美文网首页心智玩家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儒、释、道的心理学奥秘:强化训练摆脱肉体感觉的感知能力!从心理学

儒、释、道的心理学奥秘:强化训练摆脱肉体感觉的感知能力!从心理学

作者: 心智玩家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6:11 被阅读96次

    以往我们对传统国学儒、释、道的认识,都从西方哲学的角度入手进行认识。

    但是,儒、释、道既不是西方哲学,也不是东方哲学,从本质上来说,TA们就不是哲学,而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学问。

    「心智系统转换」这个概念既古老又前沿,一时不太容易理解,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再来认识一下儒、释、道。

    拿几个儒、释、道中,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与心理学相关的字入手,比如,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以及致良知的「良知」。

    这几个字,基本上都与人的「认知」有关。所以,我们就从心理学对「认知」的认识来认识一下。

    1、感觉与感知

    在心理学看来,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有两种能力在起作用,一种是感觉(Sensation),还有一种是感知(Perception)。

    一个人的感觉能力,使得人能接受外界的刺激,形成感觉。而感知能力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使人能够认识感觉中所包含的意义。

    比如,一个男孩子向女孩子求婚,掏出一枚戒指。

    我们现在把时间放慢,从女孩子的认知过程来看,这个女孩子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情景:一个男孩子拿出了一样东西,展示在她的眼前。

    这是女孩子由自己的感觉器官——眼睛,接受了外部信息以后形成的感觉。但是,此时,这个女孩并不理解这个感觉的意义。

    之后,由她的感知能力对这个感觉进行感知,初步感知之后,告诉她,这个男孩子是她的男朋友,掏出了那样东西,是个戒指,是用来求婚的。

    于是,女孩子就认识到了这个感觉的意义,心里开心极了。也许她的感知能力在继续发挥作用,发现,这枚戒指上有一个好大的钻石,于是,心里就很开心了……

    现实中,这种感觉与感知作用的过程,在一刹那间就完成了,但在这一刹那中,包含了感觉与感知两个过程。

    2、摆脱肉体感觉以后的感知

    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良知」,指的,都不是感觉(Sensation),而是感知(Perception)。

    心理学受现代科学「单一结构世界」的假设前提的限制,所以,TA对感觉、感知的认识,还局限在肉体大脑的范围内,认为感觉、感知都是肉体大脑的能力。

    但是,儒、释、道的假设前提则不同,是「重叠结构世界」。所以,完整的人体也不是唯一一个,而是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人体重叠而成,感觉(Sensation)是外在肉体大脑意识的能力,而感知(Perception)则是内在意识的能力。

    所以,更准确的说,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良知」,是摆脱肉体感觉以后的感知,是纯感知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拿观音菩萨的「观音」这两个字来说,从感觉的角度来看,「音」应该是听的,为什么会变成「观」呢?「观」在我们的经验中就是看的意思,声音怎么可能看呢?

    这个「观」字,并不是指肉体上的感觉,而是感知,而且这种感知,不是基于肉体大脑的感知,而是一种「内在感知」。在专业的音乐训练中,往往把这种「内在感知」称之为「内在听觉」。

    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都知道,在「内在听觉」中,音是可以看到的,音乐在「内在听觉」中是一种通感,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能感觉到的通感。

    观音,并不是肉眼看到了声音,而是在意识中,感知到了声音的画面,据说,观音菩萨是在感知到了大海声背后的画面后修成了菩萨。

    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明」,指的都是这种感知:摆脱肉体感觉以后的感知,是纯感知能力。

    3、强化感知能力的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智系统转换」,其实就是强化感知能力的训练

    这种训练,按照孔子的认识分为两部分:「诚者,天之道」的训练、「诚之者、人之道」的训练。

    「诚者,天之道」的训练,就是训练内在意识的感知能力来感知内在意识本身,这就是「诚意:把冲出去的意识收回来,守住」,以及「格物:抛开一切已知,消除念力」。

    还有感知前意识,那就是「正心:把心沉下去、把情绪删除」。

    这里有一个重要提示,大家一定记住:在「诚者,天之道」的练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没有其他任何「内在看」的内容

    大家在其他地方可能会看到不少内观、内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有问题的,这点大家可以去看《楞严经》最后说的五十种蕴魔,这些都是在内观、内视中出现的。

    内在意识收回来以后,感知能力只感知内在意识本身,以及正心、格物,这就是内守!其他任何的东西,都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本身也是感知能力强的表现,这点大家千万记住

    大道至简,千万不要为了内在的看而看,更不要为了好奇、追求名利之心而看。

    「诚之者,人之道」的训练,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思考中训练感知能力,这种训练就是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及「好问、好察,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王阳明说的「致良知」,指的也是这部分的练习。

    这部分练习的分享,我们已经分享了两篇,最近一个阶段,将会重点分享这一块的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释、道的心理学奥秘:强化训练摆脱肉体感觉的感知能力!从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mz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