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在雨天去看了电影《敦刻尔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被誉为“举世震惊的奇迹”,40万被围困在狭小地区的英、法、比利时联军,9天时间,成功地撤退了33.5万人。历史学家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敦刻尔克大撤退正是胜利的开始。
虽然这次大撤退无论是于保卫本土还是后续反攻而言还是有很大意义的,但也只能算是英法盟军丢失西欧的背景下一个小小的慰藉而已。后来因为美国、苏联两个域外超级大国的介入,才实现了西欧的光复。不过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战争中的爱国情怀、军人意志和自私贪婪、求生欲望互相碰撞,还原了真实的战争。
这是1940年的事情,电影中的英国军人站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渴望回家。而1940年的中国,那个时候的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人没有退路,也没办法像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那样退回去再战,只有一战到底。内忧外患的中国,除了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还有汪伪政府的迫害。国共两党只能坚持抗战,别无选择。如果放弃,中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是一部好电影,节奏安排、细节描述还有拍摄角度,都很棒,但是剧情并不能打动我。毕竟,那时候的中国,每一天都比敦刻尔克大撤退惊险刺激的多。这场大撤退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历史学家渲染的那么重要。
战争的残酷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消失,即便是现在的世界,依旧战火硝烟弥漫。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