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朋友圈,看到了以前的高中老师转发了一条链接,说是师母写的。
看完之后,瞬间牵扯住了我的所有思绪,想起来家乡的那些事。
这个链接的文字自然也是写的家乡——韶山。
亦如师母所言,我的家乡在湖南一个只有247平方公里的小城,不过,这座小城因为走出了一代伟人而声名大噪,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身处红色旅游胜地,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时常要求我们除了背诵必须要背的课文以外,还需要上台背诵毛泽东的诗句。
至今那句话都在耳边回旋,“如果身为主席家乡人都不能背诵,引以为傲的话,实在是愧对。”
虽然那个时候背的很痛苦,现在大多数也都不太记得了,但是那种情怀和信仰也就扎根在了心中。
以至于每次有什么朗诵,我都是愿意以这些诗句作为首选行列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480296/39a3f3ae3016da86.png)
后来,到了高中,我们学校就处在景区周边,刚开始,自是乐此不疲,在人流涌动间,去纪念广场、纪念馆、故居来回奔波。
而作为我们学校的成员,我们也时常需要参加一些活动,像是大型的晚会,影视取景,以及每年诞辰活动。
而每年的诞辰,也是最热闹的。
前一天晚上,总是烟花鞭炮齐鸣(那时候还没限制)全国各地的人都奔往这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天微微亮人们就都会齐刷刷的跑去广场吃寿面,排队的场景,吃面时的壮观,叹为观止。
而我们自是不用急的,学校的食堂也早早的为我们准备了寿面,时至今日,也有好几年未曾食味,每当想起那画面,仍然让人垂涎三尺。
那天,街上的人儿,都往着一个方向——铜像广场
他们怀揣信仰而来,带着敬畏而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7480296/bd16e095f8276354.png)
高中那三年,也总是有各类慰问演出、纪念活动,会看到全国各地的领导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明星,而那个时候,我们也总是很愿意被老师安排到这些演出活动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7480296/268bd7ab63f6919c.png)
无疑,高中毕业的时候,离别最为伤感,不仅是舍不得同窗三年的同学,舍不得纷纷洒洒写满的试卷,也更是舍不得每天早上起床时喇叭里唱的《东方红》,舍不得每年春天纪念广场下那颗尤为繁茂的桃花,以及埋藏心中的这份红色教育。
毕业典礼上,校长说:“别小看这个城市,你,迟早会为它骄傲的。”
是的,我为它骄傲,一直骄傲。
再后来是毕业后一年,高中同学告诉我,他无意在毛泽东纪念馆里发现了我的照片。
诧异之外,更多的是怀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7480296/2e3d1d652c87df82.png)
图上是我们去敬老院的场景,我正在和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聊天。
记得那天,我们准备了很多的节目和礼品,参观了每一位老人的宿舍,与他们洽谈当年的历史。
他们叙说的那一刻,我好像又看到默然无神的眼里重新燃起的光亮。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交谈间,老人再次用沙哑的声音唱起了这首歌,但那歌声里藏着坚定和勇气,而这份东西,不用言语,深藏心底。
不过后来,读大学之后,与家乡的见面也便只有了春冬,春去冬回。
也没再去看望那位老人,不知是否安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7480296/baa4dd3ef112df32.png)
今年春节回家,匆匆然去了一趟纪念广场。
即便那儿依旧人流涌动,但都脚步稳健趋之一地。
我远远的就听到《东方红》的奏乐,看到金光闪闪的铜像目视远方。
愈发的走进,心中的暖流也愈是涌入,一股敬意也随着血液遍布全身。
一如往昔,缓慢的走向铜像,站在面前,心为默之。
我的家乡,愿你安好,我的信仰,愿你永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