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恩
我十岁的小孩做事总是拖拉,特别是做作业特别慢。辅导班也报了,骂也骂了,劝也劝了,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我想让下属懂得工作的价值。但每次布置任务之后,都要时刻在旁边监督,还得怕他们抱怨,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的简单。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家长抱怨孩子,怎么就是不长进呢,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呢?
领导恨铁不成钢,咋就不争气不努力呢?
说到底,我们都想改变别人。
初衷是好的,都是想让别人养成好习惯。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但是,实际上,你改变不了任何人。你越想改变别人,结果会越来越糟糕。
七个习惯的作者柯维讲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的一个儿子学习成绩很差,甚至看不懂试卷上的问题。他们同学交往时也很不成熟,经常弄得身边的人很尴尬。他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
我和妻子觉得,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办得到。我们知道你行!”只要他稍加进步,我们就大夸一番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嘲笑,我们对此大加斥责:“别笑,他还在学习呢。”而这时我们的儿子却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不喜欢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的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开始我们总能对他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再失败后,还是放弃了。
我和妻子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
所以不论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由此,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了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
几个月后,他终于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肯定自我的价值,终于以自己的速度和步调发挥出来潜能。
故事有点长,但值得品味。
在孩子辅导的事情上,身边有太多的案例,基本都是做作业拖拉,总是错错错,爱玩游戏。家长疲惫、抱怨,不知所措,甚至会干出很多荒唐事。有直接帮孩子做作业的,有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就直接送去托管班直到半夜才回家的,有做不完就打就骂的。
归为一句话:怎么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呢?
好习惯不是逼出来的。
养成好习惯,只需要做对一件事: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我们太习惯去改变别人,改变环境,因为那样在心理上太简单太舒服,结果好坏都是别人负责,不关我的事。
而真正的智者和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或帮助别人改变他对事物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