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二字若是尾加一个“眼”字,则构成“势力眼”了,即成为一种具有贬义的概念与表达。但仔细想想,“势力眼”也未必完全是贬义的,亦可视为一种做事成事的“特别眼光”。
我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曾文正公嘉言钞》中,就有这样一则关于“势力”的嘉言,需要我们有“眼光”地加以审视。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计大局及粮响之接续、人才之可继言之。
我以为,这“用兵之道”与而今的企业经营、公司管理与发展是同一律的。作为企业领导者、中高层管理者,应该在这方面有独具的“势力眼光”。
什么会造成企业、公司的“力竭”——特别是无端消耗“将士之精力”呢?可想可见的,首先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尤其是“陪会”。因而,在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时代,企业、公司何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媒介”的最大效用,改革文件制度、变革会议模式就是管理创新的首要了。我想,变革的原则当是逻辑上的充分必要问题,即发文、开会均以是否做事成事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抉择,能砍的则砍掉,能削的则削掉,能一两人议决的绝对不群言堂,绝对不空耗,最好是“战场——现场”解决问题。其次则是“内耗”了,也就是所谓“办公室政治”问题。这最是取决于风清气正的作风建设,要旨则在于曾公所痛恨、反对的“不黑不白、不痛不痒”现象在企业、公司不成为“气象”“气候”,此中的关键和决定性是在于“一把手”的作为的。我想,真若效法曾公,这样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何以在企业、公司防止“势穷”呢?曾公对此“点晴”了三个方面:(1)“大计大局”,这该是根据国际国内并地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战略,具体化发展规划。这方面,我以为著名经济学家何帆先生每年做的《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是一个很好的参鉴体系。(2)“粮饷接续”,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问题。若简单说来,则是“不同战役战场,则有不同粮饷”,企业、公司应该努力使自己的“薪酬奖励体系”保持动态性,以最有利于自己的“势力壮”。(3)“人才可继”,这无疑是在管理层面的“将才”与作业层面的“匠才”保持一种有机统一的“梯级结构”。国企在这方面不大灵活,民企却是大有可为而成就自己的“势力”的。
曾公的这个“势力论”极富内涵,善于开发者,定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用兵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