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94132/1689aa59049f2fb9.jpg)
回家有一周了,整天除了早起去买早饭,就是周旋于亲朋好友的各种宴席之间,吃了个脑满肠肥。
出行基本都是靠打车,虽然我怀念当年一辆自行车跑遍大街小巷的日子,但一来天热,二来带着儿子们,三来这几年城市变化太快,我已经到处都不认识了。
天津有个名字叫“哏儿都”,人物出场全都自带“逗你玩儿”的BGM,叫人忍俊不禁。
1
带着儿子们坐车,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问我:姐姐,(天津卫管女的都叫姐姐,从十四五岁的妹纸,到五十多岁的大妈,一律全是姐姐。等上了年纪,再直接变成奶奶。)这两个小子,都是你的?
我说是啊。
司机:哎呦,这不是崴了泥了吗?
两个小子怎么就崴泥了?可是我很自然地了解到,司机师傅这句话后面藏着的幽默和亲近之意,顺着他的话说下去:是呀,是呀,多烦啊。
司机:你这两个差了几年。
我:三年。师傅您几个?
司机:我也两个,差了六岁。
我:您是男孩女孩?
司机哈哈笑起来:男孩!我的两个也都是男孩,这尼玛的,干到六十都退不了……
然后我们两个一起哈哈笑了一会,是那种家里有两个男孩的,既开心骄傲,又糟心烦躁的笑。
司机:哎呦,倒霉催的吧,钱都不够存的。
我赶紧附和,是啊是啊,所以得努力赚钱。
下车之后,我跟老大说,你应该庆幸自己不用在国内结婚。
西方的婚礼,都是新娘家出钱,新郎只要租一身礼服就成了。
2
楼下的底商附近,有个炸油条的,他们家的油条特别好吃,每天都排好多人。
前天排队的时候,一个老太太站在队尾,颤颤巍巍的。前面一个大爷就喊,奶奶你到前面来吧,你先买。
老太太:不用,那我不就掐个儿(插队)了吗?
整队人都说:不掐个儿,不掐个儿,奶奶到这来。
结果过了没两分钟,一个中年大叔也跑到队前:先卖给我两根儿吧,我的车停那儿了,七点之前得开回去,今天限号。
3
台风过境,天津虽处渤海湾的怀抱之中,还是受了影响,下了四天雨。
预报的八到十级大风,倒是一直没来。
早晨排队买煎饼果子的时候,后面一个大爷一个大妈聊天。
大妈:不说大风大雨和冰雹吗?哪儿啦?
大爷:天气预报说的,能信吗?
大妈:唉,这人呐,一点信用都没有了。
大爷:嗨,姐姐,这不都是这样吗?拜年话儿不够他说的,缺德事儿不够他干的。
我特别想听听大爷你的故事。
4
还是出租车,车上一直在播香香的新闻,官媒在虚弱无力地打着嘴炮。
我说:师傅咱不听新闻了,听了生气。
司机:姐姐,这您就放心吧,你说从建国到现在,我d啥时候吃过这种亏,肯定会秋后算账的。
不做不死是吧?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you try you die no 意外。
5
还是出租车(我现在都不知道,是大天津的出租车司机特能聊呢,还是我特别喜欢跟师傅说话?不过听到师傅们纯正自然的天津话,真是一种享受),还是看到后座上的儿子们,问:姐姐,你两小子?
我:是啊是啊。
司机:唉,难呐。
还没等我问怎么个难法,司机又说出一句来:就我家那个儿媳妇儿,都把我们家掏空啦!
这师傅看样子憋了好多话,逮谁跟谁倾诉。
然后就是二十分钟婆媳矛盾,家庭纠纷的普法时间。
所以说要心理医生干啥使呢?有事跟人嘚啵嘚啵就好了。
最后
我的手机上,这两天又多了一个文件,记录我遇到的人,所说的话。
这才是最真实,最接地气儿的吾乡吾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