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现在人读书,通常有两种情况,要么为了学习,要么为了任务。
但是读书如果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那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失去了乐趣,也就等于没有用心去读,自然也就不会有所收获。
论读书,我也是囫囵吞枣,很多时候也就是为了任务才去读书。自然吸收与收获的也就屈指可数。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看过精读,细读,通读和略读。当然最简单快速的方法就是略读。
看了序言和目录,了解整本书主要叙述的事情,论述的道理或者故事的情节。
然后根据主要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细读,就想剥一颗洋葱的心,一层一层的打开,一层一层分析。
这是我了解的快速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从小习惯看书,都是一字一句不落的读完,唯恐错过特别重要的细节。甚至觉得略读是对作者的不尊重。
后来,经过锻炼与提升速度。自己也可以一目读个几行。并且能理解其含义,从而也大大提升了阅读效率。
今天微信的公众号推荐一篇莫言如何读书的文章,里面讲述了莫言老师读书的方法。
不知道这个微信公众号是否为真的莫言,但是冲着这个标题,我还是点了进去。
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养成了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不用多说。
很多阅书无数的文人异世,也都总结了自己一套的读书方法与理论。
如今的阅读要么是为了愉悦,就像小时候看的小说,连环画或者可爱女生。
尽管那个抱着游玩态度看的书,知识却不知不觉吸收了,甚至影响我们的一生。莫言管这种叫:所谓的“寓教于乐”。
直到成年或者读书以后,才带着攻利心去学习,并学以致用。
但搞文学和学写作的都知道,读书破万卷,最终是为了下笔如有神,目的性很强。
莫言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但是那个年代村里的书有限。根本就没得选择,经常借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读书的过程也就很快,就像一个饥汉没有必要讲究食品的色香味美一样,能吃饱就行。也管不了太多。
后来有条件了,书也多了起来,才开始研究学习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过程:无非一是翻来覆去地精读,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
莫言说对我来说,精读的大多是语言有特色之作,浏览的是语言无特色,但故事很精彩的。
前者是为了寻找语感,后者是为了了解别人曾经讲过什么样的故事,扩展一点就是别人曾经用什么样的方法讲述过什么样子的故事。
当然,有时候,为了掌握一些必需的材料,那就要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去读。这样的方法,与查字典没有太大的区别。
看到查字典,突然就觉得印象深刻,儿时有很多字不认识,不管父母教几次,总是记不住。后来学会了查字典,查了一次也就记忆深刻了。
对比的莫言的读书方法,我的却是与之相反的。明明很喜欢不擅长环境与景色的描写,每次看到剧情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最应该看与之学习的。
通常把语言特色给浏览了,而把故事情节给精读了。
怪不得丝毫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原来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