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在一个叫“后寨沟”的小山村。说是“沟”,其实村子坐落在不成规律的一道崖上的斜坡上。许多地方过于陡直,根本座不住窑洞,所以村子里这堆三五家、那堆七八家,各堆之间距离那么远,最高处与最低处垂直落差有二百米左右,高处的叫“堡子上”“南头”,“堡子上”本身呈半圆形,各家方向不一致;“南头”又与“堡子上”隔了一道梁,呈一个钝角背靠背。低处的叫“崖上”,再往下崖底井水上面和再远处河滩地上面还有几户人。处于不高不低平坦处的有“碾道里”、“槐树院”、“柳八要”,横向延伸了约三百米;“柳八要”屁股向下一落,又掉进去一个深度足有几十米的“神头底”……整个村子的家家户户散住在各处,像是从高到底散落的土豆,滚落到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发芽,安家落户。父亲便生长在这样的环境,走过忽上忽下、左右乱拐、曲折高低的小路,到各处走走玩玩看看。
1937年,父亲不满两岁,日本人来到后寨沟,大人小孩纷纷躲进山圈(过去主要用来圈羊的土洞)里。奶奶燃起火想为父亲热点水冲茶面喝,不小心引着了堵在门口的玉米杆,火苗烟雾冲天而起,日本人便发现了这个藏人的山圈。几个日本人随即来到山圈,呜哩哇啦说了一顿,大家也听不懂啥意思,也没啥动静,日本人也没有怎样,就走了。
这就是日本人到后寨沟村的唯一一次经历,此后再也没去过。日本人一般在距离后寨沟十几里的双池等交通方便之处驻扎,双池当时属旱码头,每个月阴历逢单日(如初一、初三等,以此顺延)都有集,日本人在双池站岗放哨,老百姓要进双池赶集必须有路条。我爷爷在村里是个管事的,做点写写算算的事,相当于现在村里的会计,负责给村里人开路条。(图为我爷爷的亲笔字)
父亲的故事之一——日本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