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事拥有什么样的特征?
无论是我国的亮剑精神,还是战争的目的——消灭敌人,这一种只剩一人,或者只剩一方的特性。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连自己的优劣势都不知道,那么如何防守,又如何打败敌人,知己后知彼,知道了自身的优劣势之后,再去了解对手的优劣势之后,用自身优势攻击敌人的劣势,才会更快的消灭敌人。
而优劣势可能是同一个因素,我看过一个百家号写的文章是讲《战争论》,以施里芬计划1.0与后面是施里芬计划2.0做对比。
实际上这两个计划都是建立在德国的具体国情之上,德国虽然处于欧洲中部,看似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可以发展,但是向北发展需要海军,向南发展受到阿尔卑斯山脉的阻碍,向东向西都是平原,而且由于德国与法国的发展方向是互相冲突,德法关系是不太可能和好的,德国再向南向北发展,是不是会受到法国的干扰与牵制?那么德国的战略就很简单了,就是向东向西发展,那么法国与俄国就是敌人了。
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面对法国有人口优势,而面对俄国有工业优势,但是面对法俄同盟,德国又没有优势,这个问题外交家能解决,政治家也能解决,德国走了第三条路——军事手段解决。
这两个计划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需要建立在德国军队的快速机动上,在解决了一个方向的敌人之后,快速调集军队机动到另一个方向上形成优势力量。
这两个计划的不同点在于,1.0比2.0更加集中兵力,1.0的东西线兵力比是9:1,2.0的东西线兵力比7:1,1.0计划下的是考虑到动员时间的差距,法俄同盟是防守同盟,这意味着德国掌握主动,而同时意味着德国在防守战争中不必考虑一开始对付法国与俄国,但是局势的变化可能导致依然会面临两线作战,俄国的全部动员需要七个月,而法国动员需要七个星期,意味着在七个月的时间内,德国不会面临两线作战,德国的东线压力不会太高,施里芬在死前高呼:“集中,集中,再集中”。
英国是不能接受英吉利海峡的对岸是一个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很可能成为一个欧洲孤儿(对欧洲大陆的干涉),战胜法国并占领法国的北部领土并不能解决德国的两线作战问题,不过是把法国变成了英国。
因为对俄国与法国的优势不一样,德国能够接受对法国的全面战争,但是对俄国的全面战争是承受不了的,包括一战与二战都证明了这一点。
纯粹军事角度考虑问题,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力量强点与弱点在什么地方,假想敌的力量强点与弱点在什么地方。
当然优劣势有可能是同一个,俄国为什么防守战争不败?因为地域广大,人数众多,俄国为什么在进攻战争中很拉胯?因为地域广大导致动员时间过长,地区局势反应时间过长与能力不足。
2.经济源于什么?
经济是建立在交易,建立在买卖之上,既然是买卖,那就有买家与卖家,买家与卖家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吧,经济与商业起码需要两个人。
商业一般有商业伙伴与商业对手这两个词汇,商业只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很少出现第三种关系。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因为一公一母是能满足双方的需求,所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决于双方有没有相同的利益点,或者能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无论你是要卖什么东西,都是建立你的产品能够满足买方的需求之上,当然买方还要考虑付出的代价是否能接受?
房子能满足人的居住需求,也能满足人的投资需求,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以后的买房付出的代价高(未来房价涨),人们倾向于现在购买,情况相反的话,人们倾向于等待,在这个逻辑下,产品(房子)的销量下降是先于产品(房子)的价格下降,房子成交量的下降是先于房价的下跌。
这就是一位老哥的总结:刚需,哪有什么刚需,只要房一涨遍地是刚需,只要一跌,一个刚需都没有。
需求决定交易频率,需求高,相关物品的流动性就高,人人都想要,那么这个物品的利用率也会非常高,所以这种物品的流动性就会高。
现金是物品交易的中介,也是物品交易频率的一个指标,连货币的流动都不足了,物品交换(交易行为)的频率肯定更惨,交易行为都减少了,建立在交易之上的经济不会太好。
其实古代也一样,随着自耕农的减少,物品交易需求减少,铜币需求减少,铜币流通性下降,铜币慢慢就会变成铜像。
3.为什么要研究政治,军事,经济?
因为在务虚方面,这三者是最实际的,相比于艺术和哲学,政治,军事,经济还能通过世界发展来验证学到的东西对不对或者证明自己的判断对不对。
我对键政者的一个建议就是,要研究这三者,就需要不带立场去看待问题。
我对键政者送一句话:先要了解世界,才能改变世界。
愤怒与恐惧无助于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是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有可能是虚拟世界他人的提问。
立场先行的思想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自身认知只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极端。
4.作者焦虑吗?
焦虑也有,但没有周边的朋友那么焦虑。
两句话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第一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父辈看得见更多的东西,有时也只能让子辈少走点弯路,比如现在年轻人的面对进厂可以说不,除了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收之外,父辈对子辈生活的改善,使得从事制造业的生活不是一种提升,反而变成一种下降。
第二句就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时间会检验成功的含金量。
5.作者有没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还真有,其实错误决策与无能为力是两个概念,错误决策是收集的消息不足,或者是在不同时期做决策侧重点与考虑因素不一样与所面临的状况有非常大的差别。
无能为力是人避免不了的情况,总有你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与领域出现在面前。
无能为力也体现了自身的不完美,所以我们需要家人朋友的帮助与交流,让自己能去了解这种未知的事物大概是什么样的。
人不完美,所以无能为力是人必然会面临的情况,人又向往完美,所以不能忍受孤独,因为我们深知自身是有极限的。
所以要保持谦虚,对他人的决定与世界的变化要接受并分析,而不是抗拒与排斥,被动接受虽然是一个无法对抗与改变的行为,但是你也能主动分析,你也能主动做一些事情。
一二三,道家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人因为生物本能,寻找异性,组成家庭,繁衍生命,然后世代延续,这是人的本能。
最后两个问题还是太务虚了,也算是作者的一时感慨吧,下一周更新《一些影视剧的发散》。
最后祝诸位读者中秋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