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妙解

作者: Xh伍月 | 来源:发表于2025-01-04 13:54 被阅读0次
          第十五章                            得道行道之人的足迹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善于修道、行道之人是精微玄妙,无往而不亨通。他们的智慧、内涵,真是深不可识。因为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用些语言来形容:

处事小心翼翼,如冬天涉川。做事三思而后行,怕得罪他人。有时看起来较严肃,像个客人。有时又热情洋溢,如春风吹拂,能让冰雪消融。品性敦厚诚信,朴素实在。心量无限大,且又虚怀若谷。与世同流但不合污,不露锋芒、大智若愚。

对于宇宙大 ,大多数众生是浑然不知,谁能让不明白宇宙大 的人,逐渐明白了悟?谁能让这污浊的世风、人心、引领由静而清?谁能让贪图安逸的众生,逐渐解冻,流动起来,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道、得道之人,不会自满、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因为不会自满、故步自封,仍会不断虚心学习,所以他的生命永保新鲜。不断的成长,创造力也会源源不绝。

沉甸甸的谷穗儿弯下了腰,代表虚怀若谷。

做人也是如此,越有知识的人越谦卑。

        第十六章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做到完全放下自我,不带任何成见,身心放松,安静下来,让心处在空明宁静的状态。这时候就能逐渐看清万物杂然并茂、生生灭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运作法则。

虽然万物齐生、其长、其茂,但落叶归根,万物最后都会再回归到其根源处。生命从哪里来,就会回归到哪里。回归到生命的根源,生命自然安心、自在、宁静,也就是  “复命”  ——回复生命的本源,与合一。

生命从哪里来,就会回归到哪里,也就是万物都会回复到生命的本源、本然、这是宇宙运作的法则,这是恒常不灭的真理。(一切万物都源自于,也回归于。)

了悟宇宙(道)的运转法则、了悟生命实相,就称为“明” ——大彻大悟大明白。

如若不知宇宙  (道)  的运转法则,就会背道而驰、胡作非为,招来灾祸。

宇宙大 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演化一切万有,养育一切万物,而且平等对待。所有生命也都是由 所化育。

当我们能了悟宇宙的运转法则,生命实相,自然会启发出我们的道性,如 一般——包容万有。

心量广大能包容一切,做人做事自然公平、公正。为人处事有包容量、公平公正,考量事情自然会周全、全面兼顾。

能周全、全面兼顾、不偏颇的人,其德行就与  “天”  一样,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生。  (′如太阳,无私地普照地球上所有的人,动物,植物。)

老天爷(太阳*虚空)就是 的显相。

人的德行如能做到与老天爷、与太阳一样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生,此乃真得道之人。得道之人所作所为德泽天下,其生命自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虽然有形肉体会在世间消失,但其生命不会死亡。其智慧、其阴德与日月同辉;其生命,其心灵与天地共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之妙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oc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