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追风筝的哈桑
今天,一个研三的师哥来给我们做一次讲座,分享他的学术之路。
除过他骄人的成绩之外,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开场白。
我是农村来的孩子,嘴笨,也不会喝酒。我是大家口中最不会社交的那个人,我一开口似乎就会冷场,后来干脆也就不说了。可是你真正做出东西来的时候,一种行动抵得过一万句言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样的人:有自己的世界,不喜欢社交,只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玩耍。每次有人告诉你要去结交朋友时,总是会给他们一个不屑的白眼。
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这并不是要你不去和人交往,社交和交往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三年之内,他已经发了好几篇核心期刊,比起同届的硕士和博士来说,他简直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要知道,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都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在985这样的高校。
记不得是前天还是昨天,爆出一个新闻:一个985的硕士,喝酒喝死了。
这样的新闻简直是太……
当然,我还是可以看出其中的某些无奈,但是至少还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
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一切社交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人总要从个体的,片面的人,发展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卡尔.马克思
老马说的这句话简直是经典,但是即使是所谓的社会化,也不等于“社会人化”。
很多人拿着这个当借口,高举社交至上的理念,确实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甚至有人还为此搭上了性命。
这样就不值得了,为了活的更好,反而失去了生命,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人慢慢长大时,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比如:不要的旧衣服,还有无意义的社交。
拿我自己来说吧,大学期间,大家都在一起天天吃吃喝喝,出去泡吧,你不去就显得自己很“不合群”。
我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无论如何,我明白自己要什么。
一个目标清晰的人,往往不太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带偏自己的道路。
“哈桑,走啊,一块玩啊!”
“哈桑,起那么早干什么,再睡会”
“哈桑,下午大家去网吧开黑,你一定要去呀!”
……
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当然有时间我还是会去的,但是日积月累,所有的事情就全被耽误了。
刚开始觉得不好意思,可是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正在一步步垮掉,甚至都不知道原因。
于是我开始变得排斥这些东西,他们开始说你“不合群”。
2017年毕业的时候,我以专业初试和复试都是第一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大学期间,我还写了自己的小说。
你要得到什么,就一定要失去什么,这应该是成人世界最基本的准则了。 ——蔡康永
拒绝无意义的社交,找到更好的自己。
你一定会问什么叫无意义的社交?
由于意义对于每个人来说各不相同,我只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比方说,一帮人昨天刚喝完酒,今天又要喝,酒桌上也没有什么正事,就是吹牛逼,这样基本上就属于这类了。
大学最后一次聚餐,你一定要去。
还有人生中很多的重要时刻,千万不可错过,因为无法弥补,所以珍贵无比。
至于其余的事情,你自己应该有一个判断。
那些众人眼里会社交的人,又怎么样了呢?
这里哈桑只说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例子。
大学里,一定会有一个组织让你印象深刻,那就是“学生会”。
这个组织简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去,但也有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
大学的时候,哈桑最好的一个朋友就是学生会主席,只不过后来他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很多时候,他都是在酒桌上度过的,说话办事倒是很不错,但是学习上就乏善可陈。
后来大家毕业的时候,几乎都有了各自的归宿,而他还没有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很迷茫。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多社交其实真的就只是吃喝玩乐,没有丝毫营养价值。
中国古人曾说:与善人交如芝兰入室,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其实社交在很大程度上也能看出一个人取舍的能力和水平。
真正有效的社交,并没有那么多。
你还年轻,不要太世故。
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学会的。
哈桑觉得,趁现在还年轻,多学点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是正经事哦。
我不会社交,可也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活的很不如意。
我也有朋友和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格局和眼界。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哈桑寄语:孤狼行千里,群羊困尺寸。社交的意义不在于你有多少无意义的微信、QQ好友,而在于你可以在何种程度上提高和完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