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之十三:疫情反思

作者: 彼岸晓吾_5c83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22:18 被阅读0次

2020年,疫情把你镇住了吗?这里的人们从开始时有点满不在乎,到出现恐慌抢购,现在终于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进入了配合模式。

现在我们看一下全球疫情的状况:中国第一波,基本已经结束了。

第二波是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也只有韩国疫情确认了拐点,意大利似乎出现了拐点,日本数据不透明,伊朗还有待观察。

第三波是法国、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其中美国有些州出现了拐点,目前其他几国没有出现拐点。

第四波是,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巴拿马、阿根廷、墨西哥、印度、马来西亚、以色列、南非等,目前正在加速攀升。

科学家说:在疫苗出来之前,人类所有的胜利都只是阶段性的。

虽然我们渡过了第一波,将死亡病例控制在了最小范围,但千万不能过度自满,一自满就会出问题。我们身处大变革时代,只有多了解事实、多角度看待问题,才不会失之偏颇。

有人说:“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来不是把一个民族推向文明的动力,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民族兴旺的标志,但需要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之上有更远大的理想和胸怀,思考超越小我的更深广的价值,这决定我们国家未来文明走向的关键。”

评价各国应对这次公共卫生危机的措施与效果,涉及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医疗资源等各方面,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量来解释。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灾难应急预案。但这次公共卫生危机前所未有,令所有执政层措手不及,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做出的防疫安排与此次病毒诡异且迅猛传播的状况很不适应。由此医疗物资的短缺很难改善,人们表现出哄抢甚至截胡的做法。

比如美国,就是把问题看得简单了,只是中断了大陆的航班,但没想到欧洲和中东的感染者入境,“马奇诺防线”从背后被突破,形成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此外美国政府对病毒的传播认识也有个过程,加之特朗普担心民心波动影响股市、经济状况这他引以为傲的成就,在大选之年对其不利,处理问题上忽略了戴口罩的重要性。

另外,平日自由惯了的民众适应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尽管知道问题可能严峻,但是在疫情还没有大的发展,人们还没有认可时,如果采取一些严格措施反而达不到效果。因此,怎样把握分寸成为一个关键,就像“二战”期间,当时一些美国高官相信早晚要介入战争,但是却按兵不动,只选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罗斯福才宣战,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民众的支持。

除了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外,民众的卫生习惯,顾及他人的情怀、自律精神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欧美的制度有其“软”的一面,其实也有“硬”的时候,一旦进入“紧急状态”,执政层获得相应权力后,执行起来也很严厉。

国外疫情出现后,我和所有人一样,对于外界的评价极其敏感,喜欢看到正面的评价,希望他们会“抄作业”。
 
我们也都看到,有些国人对其他国家的死亡数字攀升持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这和在疫情最高峰的时候一些国人对湖北人、武汉人的不人性对待本质上是相似的,其实质都是缺乏对人的尊重,对他人生命的关怀,缺乏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
 
近代的历史表明,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会给国家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灾难。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毫无异议的,但是能不能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之上有一些更超越、更深广的价值?这可能是决定中国未来文明走向的关键。
  
没有传递健康理性的声音,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狭隘和偏激。所幸的是,每次灾难,都会有一些人觉醒。

有人说: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当然,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但是牵扯到如此多的国家,从波及人群、遭受损失、国家动员、社会心理等方面看,完全是一种战争的状态。而且各国动用的处置办法基本都是和战争性质相关,因此以战争做比喻并不为过。

这是一场非传统性的世界大战,跟恐怖袭击一样,是对国家、个人安全的新型的重大威胁。它会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旧时代已经崩塌了,从此人类历史会分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后”。

像历次人类经历的大灾难后一样,“2020年之后”的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此次疫情也一定会引发世界范围内某些重大的思想讨论,比如:公共健康,市场地位,资本与权力的关系,地缘政治的重塑。

毫无疑问,灾难会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展现出来的东西,会勾起人们旧的记忆、激发新的想法。

这次危机也在考验每个民族有没有反思性,有没有思考和检讨的能力,世界已经变成一个村落,只有每一块土地健康了,这个村落才能更美好,更安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抗疫日记之十三:疫情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si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