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第三集,主要展现家庭的转变,应该来说这是最温馨最感人的场面,传达的主题即一个字:
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都彼此爱着对方的。这一点对于所有的家庭爱说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却将这种爱变成了满满的伤害呢?
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对爱认知的扭曲。
中国式的绝大多数家庭里,我们的耳边时常听到父母如此说:
我们还不是因为爱你才去管你的;
你是我的孩子我才说,别人家的孩子我怎么不说呢;
这么做不都是为你好,不都是为了你未来着想,我们在外辛苦赚钱不都是为了你,我们爱你疼你的心你知道吗?
我们的父母总想试图去管住控制自己的孩子,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以为打着爱的旗号就可以理直气壮,殊不知这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大的摧残。另外,我们的父母总喜欢将孩子物品化,一提孩子的时候,张口闭口就是“我的孩子”,把孩子这个角色物品化了,这其实是父母的自私,但可怕的是好多父母却不以为然。孩子终归是他自己,他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因为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
纪伯伦有一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正如诗里所说的一样,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爱、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但我们决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他有属于他自己的路要去走。
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来源于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一个有问题的家庭里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会变。但这个改变的过程也将是漫漫长路,因为受损的关系如果要去修复的话,需要很长的一段路去走。就如同纪录片中的张钊,当读到爸爸给他的信,信中爸爸提到说,自己以后一定会慢慢改正的,但这边的张钊却满是怀疑的说:
四十多年的脾气说改就改,哪有那么容易呀!
甚至后来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的种种转变,自己还是深表怀疑,感觉父母是在演戏,坚持不了多久又会原形毕露。
是张钊不爱自己的父母,胡搅蛮缠吗?不是。而是因为长期和父母的斗争中,让他已经对父母丧失了信心。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也并不是很强大,他们都很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张钊曾说,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他在高二一个学期把那些是做了个遍——谈恋爱、打架、逃学。其实他早恋,只不过是在寻找一种寄托而已,他自己也坦言说:他是在寻找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本来应该是父母给孩子的,但从父母那得不到,就只好从另外的人那儿来索取了。
所以,从某一层面上说:孩子早恋,其实还是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爱。这一点从后面的编导手记里可见一斑:后来的张钊家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之后,张钊选择回校复读,也和自己的女朋友选择了分手。父母的爱来了,一切自然好了。
爱孩子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让这种对孩子的爱流动起来,让自己爱孩子的能力显现出来,让孩子感觉到才是关键。
我是一面镜子
我的面孔
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
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