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最像一朵花”的梁实秋

作者: 荣青 | 来源:发表于2015-03-15 03:24 被阅读159次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

    文 / 浅蓝色空位

    文如其人,放在梁实秋先生身上,合适不过。这本《人生忽如寄》是一本散文选集,主要撷取了梁实秋先生的经典之作,以及一些与当下社会契合的散文篇目。一百年前的文章,拿来衡量当下,也是笔墨延宕,用意颇深。可见编者也是用了心的。

    说起梁实秋先生,大部分人可能只听过他和鲁迅先生笔战的故事。其实,这位先生写的文章也是一等一的经典。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经历者和观察者,他是最早用白话文进行散文写作的那拨人,不成熟的白话文写作,让他们的风格偏向古朴、自然、纯真,常被人拿来和他比较的林语堂等也皆是如此。

    这几年,民国大家的散文越来越热,是有其原因的。

    就拿梁实秋来讲,他自己在《谈话的艺术》那一篇当中也提到,“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流畅的表达,端正的结构,是他特别极为看重的。

    再有,梁实秋年轻时去哈佛留学,回国后又做翻译和文学批评,可以说是“中西逢源,旁征博引”,文中也常见他使用文言文,读来颇有古意。这就是现在作家比不了的地方,对古代文献和西方文化的认识一定是比不了那个风雨飘摇时代里的读书人。

    还有一点,就是梁实秋的那种极为雅致的生活态度。连冰心也夸他才、情、趣皆有,原话如此:“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实秋这朵花,在71岁那年认识了小他28岁的韩菁清。韩菁清当时已是台湾金马影后,星光闪耀,梁实秋对她一见钟情,便勇敢追求,最终赢回美人心。

    这本书里选的好几篇,你都能从中窥见他对爱情的理解,以及他卓越的撩妹技能。

    比如,他觉得聊天这件事情,在开头就一定要“来的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现在人们都使用社交工具,很少见面,聊天搭讪,开口闭口即是早安、晚安、在干吗、吃了么,十分无趣,不如去翻一翻这本书,了解一下梁实秋的是怎么看的。

    从梁实秋认识韩菁清的第六天开始,他就像做功课一样,每天一信,当面递到她手上。在书里《信》那篇,他说,“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身往。”

    他不是为了写信而写信,他就是想让自己爱的人感到“趣味盎然”。

    这是他风雅的一面。

    世间百态,都能入了他的眼,进了他的文章。他写自己生活的地方,接触到的事物,写自己的处世之道,写对短暂人生的反思,也写世间白相的纷繁。嬉笑怒骂,一种表情就是一篇文章;男女老少,每个人群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

    我最喜欢看他写吃。

    他喜欢把吃变成一件动感十足的事情。在《吃相》里,吃糖醋排骨的人“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连珠炮”;吃炸酱面,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呼噜呼噜,然后咔嚓一声。他还写《馋》,“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馋与阶级无关”,“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节地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

    梁实秋写的是美食,更是吃这件快乐的事儿。

    这是我顶佩服他的一个地方。

    读梁实秋,可以先从这本简朴而奇妙的书开始,体会他所说的雅致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觉得就只是读书喝茶,那就大错特错了。正如他在书里说的那样:

    即便想着“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呢?”,在散步的时候,也总要携带一根手杖,思索六朝古人的散步之道,喜欢“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常常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天覆地载,孑然一身”的感受和直觉。

    直到太阳出山,穿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倒垃圾、捧着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才搬步回府,顺便幽默一把,黑一下当时的环境:

    散步一定要在清晨啊。

    白居易说晚上散步好,那可是因为他住在香山啊,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呢,

    不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 “最像一朵花”的梁实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ab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