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火

作者: 李吉芳 | 来源:发表于2017-11-04 08:46 被阅读0次
拾柴火

深秋时节,送父亲回老家,大门前的道路上积了厚厚一层落叶,我跟父亲说,这么好的柴火都没人要了,父亲说现在讲环保,扒掉一个大锅土灶,政府奖励二百元钱,不烧大锅了,柴火也没用了,以前被老百姓视作生命一般的柴火,现在却没有用武之地了,夕阳下,凝视着一地金黄,忧伤思绪中满满是童年拾柴火的场景……

拾柴火

小时候的农村,不论穷富,每家都会支一口做饭的大锅,印象中准备工作从麦收后的农闲时候就开始了,找一块平坦的空地,和上一大堆土泥,掺和上麦秸,将泥平摊在一个木框子里,制成土坯晒干备用,说起来简单,在夏日骄阳下干活,往往都会弄的泥水满身,汗流浃背。

拾柴火

支锅的活计,一般安排在秋收之后,秋耕之前,因为老灶拆了砸碎可以做农家肥。支锅垒灶,在农村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活儿,看起来都是用土坯摞起来,烟道的走向,每块土坯的位置都决定了支的锅“好不好烧”,技术不好的,火不旺,费柴火,还倒烟,一天三顿饭,丝毫马虎不得,那时选择支锅师傅的原则是在道听途说的范围内,有骆驼不喊牛,请最有名的“腕”,还得毕恭毕敬好酒好菜的招呼着。

拾柴火

那时大锅土灶的格局,大抵是偏隅低矮的灶房一角,矗立起烟囱,在烟囱和大锅之间会安置一个小锅,借烟道内的余火来温水,最重要的主体就是土坯灶台中间的大铁锅,灶台旁底部中间留上一个风道接上风箱来鼓风,最前面就是锅门了,就是这个方形的孔道吞噬了我童年大部分尽情玩耍的时光,因为它需要大量的柴火,我们要不停的拾柴火。

拾柴火

拾柴火有很多方式,最初的一般从“穿杨叶”启蒙,这个项目比较适合“学龄前儿童”,农村小孩不上托儿所幼儿园,上小学之前,大人用一段硬铁丝,一头磨尖,一头连上长长的麻线,“工作”的时候,拿尖头往地上的杨叶一戳,插起来往后一撸,树叶就在长长的麻线上聚拢来,渐渐多了,象一条长龙在身后摇摆,对于小孩也是一种乐趣,那时候还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阶段,大人的一句夸奖,就乐的屁颠屁颠的。

拾柴火

直到上了小学,当拾柴火真正成为一项任务,却成了一件痛苦的差事,每当放学或者周末,大人就会拿出一个大篮子,“小来、妮来拾柴火去吧,拾满家来吃饭”这句话简直就是唐僧的紧箍咒,念得小孩子头疼,这个时期的小孩忙得很,砸坷垃仗,打石头瓦,抽转悠拨,看连环画,……,哪有空拾柴火,大人的话又不敢不听,每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没有溺爱这个词,谁敢惹大人生气,追的你满街筒子跑,最后还少不了一顿“劈柴炖肉、屁股开花”。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孩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尽量做到玩耍干活两不误,玩了大半晌,想起来还要回家交差,赶紧的捡一些长长的树枝在篮子的中上部编织一个隔断,篮子下部就会形成“真空”,再胡乱拾些柴火疏散地撒在树枝上面,假装吃力的把篮子搬回家,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飞快地跑到大门边,扒着门框看看大人的反应,大人们才没有空去检查小孩子的劳动成果哩,家里地里忙得饭都顾不得好好吃,小孩子不懂这些,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畏缩在靠近屋门饭桌的一角,不敢看大人的脸,时不时偷偷瞅一眼院子里虚妄的篮子,生怕在院子里游荡的猪、羊嘴贱地拱翻篮子,识破骗人的伎俩,看似轻松的脸上,掩饰不住颤抖的双腿,一旦东窗事发,大人的巴掌举起来,时刻准备着飞逃而去……

拾柴火 拾柴火

拾柴火最苦的莫过于“拔豆根”,黄豆收割后,地里留下一根根短小的钉刺,有了它们,耕作不方便,拔出来晒干又是极好的柴火,头顶秋老虎的太阳,在大人的监督下,拔出叶茂根深的豆根,那可是实打实的力气活,用一个铁制工具把豆根从地里生生拔出来,要是赶上土质硬,把小手磨出血泡来,都是家常便饭,那个年代,谁会在意这些,孩子没那么娇贵!

拾柴火

拾柴火最需要技巧的方式是“砸干棒”,一般在冬天,持一根米把长的哨棒,用力把它甩向高高在上的枯树枝,把它砸下来,这需要很好的臂力,精准的力道,是一般小孩掌握不了的。当然也有例外,我们村就有一位爱淌鼻涕的叔叔,据说从小是“砸干棒”的高手,百发百中,一会就能砸一大抱树枝,后来参军入伍,扔手榴弹特别远,特别准,最后提了干,娶了很俊的媳妇……大人们用这样的“先进事迹”来激励我们“砸干棒”,可能是枯树枝太好烧锅了,我们受此蛊惑,也曾趁没人的时候,提个棒子,到树林里练练,看看有没有机会凭这个本事抱得美人归,但往往无功而返,直到一个小伙伴把扔出去的棒子,落在自己头上开了瓢,花一块钱缝了五针,大人们才叫停了这种危险的拾柴火方式。

拾柴火

到了现在,不管有多少种拾柴火的方式都成了历史,不知道能不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种活动确实在那个时期重要地存在过,谁也不想烟熏火燎烧柴火过日子,污染空气,破坏环境,那个年代,吃了上顿没下顿,生存所需,生活所迫,可能给孩子们讲起这些,带给他们的只是迷茫不解,明明就是打开煤气开关的举手之劳,怎么会有这么多艰苦?

拾柴火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饿肚子,经历过用自己拾来的柴火,把地里种出的庄稼,变成可以下咽的吃食,战胜生理的饥饿,得以生存过来,才会倍加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这段岁月让我们始终懂得,无论多苦多难,只有辛勤地付出劳动,才能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

  • 拾柴火

    市区,还是短袖凉鞋空调。在家里,山上,已然闻到了深秋的气息。晨起,需一件长袖衫再搭件厚点的外套。风,是凉的。水,...

  • 拾柴火

    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电脑黑色的键盘上,一阵寒意袭来,空气里的温度很低,深秋已至,在北方,人们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腌菜...

  • 拾柴火

    深秋时节,送父亲回老家,大门前的道路上积了厚厚一层落叶,我跟父亲说,这么好的柴火都没人要了,父亲说现在讲环保,扒掉...

  • 拾柴火

    触类旁通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不尝五味,何知庖厨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陈苍 懂得收懂得放 既要连贯又要跳跃 浅湿但不...

  • 拾柴火

    我和长天拉着架子车,放上梯子,拿着镰头秆和绳子,到地里拾柴火。 父亲爱烤火,门前有火就能坐主人,来说话的乡亲就围坐...

  • 拾柴火

    今天带小宝出去玩,看到树上掉下来的干树枝,禁不住捡回来,那捡回来做什么?当柴火烧,每次看到这样的树枝,我总有捡回来...

  • 拾柴火

    现在收麦季,老家很多在基层乡镇工作的朋友蹲守田间地头参加禁烧,就是防止农民把秸秆在田间烧掉。这个工作很辛苦,上级要...

  • 拾柴火

    今天,奶奶和妈妈蒸馒头,爷爷涮大锅,我在院子里拾柴火,然后放在大锅旁,等着爷爷烧火,蒸馒头。我东拾一根西捡一根,捡...

  • 拾柴火

    我小的时候,物质贫乏。却有干不完的活。一年四季只要有空就得去拾柴火,夏季割完麦子,拿镢头去地里刨麦乍,早晨露...

  • 拾柴火

    我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发展很落后,农民缺吃少穿,庄稼长势不好,产量上不去,秸秆也稀少,农民烧柴都成了问题。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拾柴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hf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