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七日(二)

作者: 小小佘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21:58 被阅读0次

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苍苍,家乡变化巨大。以前看过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及《山乡巨变》,或许那是小说,当然,那种变化也是震撼人心的,千百年来的修修补补,新瓶装旧酒,总是脱不了旧的窠臼,放不开手脚,解放后确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不过,在山三看来,家乡的春天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人们终于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管得太严,太死,把人们的手脚捆得死死的,哪能施展开拳脚呢?对于生产力而言,有什么“姓社姓资”的呢?难道社会主义只能穷,只能喝西北风么?前天,在街上一户人家闲谈,几个七老八十的老人谈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些往事,看似当成过后的笑谈,笑出了眼泪,其实心酸得很,荒诞不经得很。吃公共大食堂饭,各家各户把锅子鼎锅砸个稀巴烂去大炼钢铁,最后是一地鸡毛,无法收拾,“哀鸿遍野”了。因山三老家多山,沟壑纵横,利于开荒,大量种红薯,周围邻居几个村的人们饿得饥肠辘辘,哪里还顾得上脸面呢?便三五成群地来队上偷红薯。队上的社员警惕性特别高,日夜守护,一声大喊“捉贼!”各家各户齐出动,锄头耙头,那些偷红薯的人本就心虚,惶恐,又面黄饥瘦,哪里跑得动呢?无论你躲到什么地方,躲卵眼里去也要捉拿归案,乖乖的束手就擒!

这些人其实都是“左邻右舍”,沾亲带故,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况且一些人还是极爱面子,甚至德高望重的,只是生存第一,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挺而走险”,谁不想有脸有面呢?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一饿便不管不顾,盗窃成风,民以食为天嘛!队上把他们抓住了,也不能怎么样,看在过去的情面上,亲戚朋友的情面上,甚至还要笑眯眯的送烤红薯给他们吃,嘘寒问暖,“白白的”陪他们闲扯。放也不好,不放也不好,成了烫手的山芋,当然是放了,还要好言好语的相劝,不放还能咋的呢?

对于饿,山三感同深受。红薯、洋芋要当大半年粮食,到了青黄不接的四五月间,饿肚子是家常便饭,饿得头昏眼花是常事。山三最怕饿了,几十年后,条件反射似的,一饿人就要晕倒,且要按时吃饭,过了吃饭点就饿得不行。看似个子不高,肚子不大,精瘦精瘦的,但食量惊人,那胃都是红薯撑大的哦!

吃红薯长大,现在仍然喜欢吃。尤其是柴火煨红薯,那种又香又甜,又粉又黏,热气腾腾的感觉记忆犹新。母亲经常在柴火灶膛里煨洋芋、红薯、鸡蛋、荷叶包肉之类,她的口头禅是又好吃,又省力,又有营养,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冬天来了,手冷脚冷,吃一个煨红薯,烫得你的手和嘴巴“呼哧呼哧”的,甚至手忙脚乱,自然全身热乎乎的哦!那烤得焦嫩焦黄的皮咬一口,好香好脆的,好像吃薯片似的,一个红薯吃完了,满手满嘴都是柴灰,都是红薯残屑,脸也成大花脸了。

乡邻们挖了许多红薯,本想买些,但怕他们不肯要钱,红薯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拿些去就行了!只好话到嘴边又咽回去。烧了好几天柴,可惜那些红红的柴火余烬浪费了,若是煨几个红薯,一定香气扑鼻呢!

要说变化最大的,肯定是房子了。以前一条街,土墙青瓦,屋连屋,垛共垛,檐挨檐,连成一片,似乎更像一条街,也更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土社会;现在各家各户都是独立的庭院,房舍,反倒有“七零八落”之感。若是古代那些诗人从地下冒出来,是否还能写出“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的诗来呢?

相对于过去房子的阴冷、潮湿、黑暗、逼仄,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漂亮、舒适多了。以前洗个澡,还想热水淋浴么?热天用井水或塘水浇,从头至脚,浇了几桶水就算完成任务,至于是否洗干净从未考虑;冬天干脆不洗,一个月难得洗一回呢!哪里像现在隔三差五用热水慢吞吞的洗呢?也不是洗,而是享受着。不过,话说回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徒有外表,空空如也,没有人气,多少煞了风景。就像月亮,看着朦胧,皎洁,若隐若现,嫦娥起舞,吴刚捧出桂花酒,其实清冷,孤独,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若站在高处,四处张望,满眼都是高高矮矮,错落有致,似珍珠散落在“天涯海角”的新房舍,白的,黄的,红的,看不到人,似乎房子比人多,平添了许多宁静与落寞。初冬时节,山野并非一片枯黄,即便有枯萎的茅草,更多的是青黄相间的草,山上的树和竹子还是郁郁葱葱,田野的油菜苗生机盎然,青翠欲滴,若是不想时令,还以为春天到了呢!

忽然想起一首诗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小时候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虽然那房子不咋的,但是齐整,聚在一起便是一个院落,一条街,人气满满,炊烟袅袅,给人遐想的空间;反观现在,房子几乎都是三层、四层的小洋楼,款式新颖,多种多样,颇有“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气象,但始终给人参差不齐,西风萧瑟,孤零零的印象,反倒是城里的小区有过去老家的“嫌疑”了。

相关文章

  • 老家七日(二)

    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苍苍,家乡变化巨大。以前看过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及《山乡巨变》,或许那是小说,当然,那种变化也是震...

  • 老家七日(一)

    在老家生活七天,算是近年来在老家蹲得比较久的了,人是差得很,却有许多穷讲究[呲牙][呲牙]特别是睡觉,非得要自己睡...

  • 老家七日(四)

    在老家见到了一种身材修长的长尾巴鸟,外形类似娃娃鱼。遍体黑,头部、胸部、尾部似乎一样大,一样扁平。两只鸟大概有小半...

  • 老家七日(六)

    人生最大的后悔莫过于喝酒,并非别的什么;且人生最大的屡教不改也是喝酒,并非别的什么。醉了,清醒时说下次一定痛改前非...

  • 老家七日(三)

    那天,与在外奋斗几十年,现在回家建房子的发小老婆交谈了许多。他老婆是砂石镇人。 发小与我同年,1962年10月生。...

  • 老家七日(五)

    《红楼梦》之所以有趣,全是大观园的功劳。如何来写呢?曹雪芹的高明之处便是借一位小人物,一位最底层的人物刘姥姥三进大...

  • 悦悦第一次生病

    二月六日,悦悦的外公外婆顺利抵达老家。 二月七日,带着大包小包,以及悦悦,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来看外公外婆。因为悦悦...

  • 老家(二)

    南南的快乐总是很简单,有的玩,有的吃,满足了这两条,就没有问题了。在满足了这两条后,妈妈的重要性也就降低了,只有到...

  • 老家(二)

    老家就这样,在风雨中魏然挺立,为我们全家人遮风挡雨几十年,风雨侵蚀了土筑的墙壁,岁月在大木门上刻下了痕迹。...

  • 老家(二)

    从乐陵市里打车到杨盘,那天逢集,一边赶集一边往郭家走。郭家就是我老家。出了杨盘集又走了有三四里地,爸妈都说:“以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七日(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uo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