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发布(摘6304字)

作者: fcb12615e0bc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22:40 被阅读0次

    2022版新课标发布,一文读懂16个学科的重要变化

    千呼万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终于揭开面纱,教育部于4月21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了相关的修订情况。

    据介绍,新课程方案对“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情况作了针对性的调整修订,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此外,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同期发布,我们对其进行了梳理,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重点提炼,帮助一线教师快速了解、熟悉新课标的变化。

    1

    道德与法治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

    教学建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

    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3

    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课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根据通史叙事的结构和7-9年级的学段要求,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教学建议: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力求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依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整合(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重点、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4

    数学

    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5

    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课程内容: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拓宽国际视野;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注重各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

    6

    日语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意识主要体现价值观,思维品质反映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学习能力提供发展保障,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融通。

    课程内容:日语课程倡导通过“日语实践活动”组织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日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文化理解、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课程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交织、有机融合。

    日语课程内容六要素关系示意图

    教学建议:课程实施要遵循主题为引领、情境为依托、语篇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四个原则,要通过理解与梳理、表达与交流、探究与建构三个路径,有机融入日语课程内容的主题、语篇、文化理解、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7

    俄语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提供发展保障,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协同发展,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课程内容:俄语课程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由主题、话题、知识、言语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课程内容设计以主题为主线,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确定主题内容。话题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7年级、8年级和9年级依次出现。知识支撑话题内容,言语技能在学习中形成,跨学科学习依托话题内容实现。学习策略调节学习过程,贯穿学习始终。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内容结构示意图

    教学建议: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引领,坚持以主题为依托,以语篇为载体,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言语技能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8

    地理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了地理课程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

    课程内容: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地理课程内容结构

    教学建议:地理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为起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聚焦重要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优化、丰富学习活动。教师既要保持板书、板图等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过程。

    9

    科学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课程内容: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

    科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10

    物理

    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实验探究”主题旨在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物理实验整体设计,明确学生必做实验要求;“跨学科实践”主题侧重体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联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框架

    教学建议: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倡导情景化教学、突出问题教学、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规范物理实验教学,准确把握跨学科实践教学定位。

    11

    化学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反映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体现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课程内容:化学课程设置五个学习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五个学习主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实质性联系。其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学习主题,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两个学习主题,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反映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凸显育人价值。

    教学建议: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深刻领会核心素养内涵,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全面理解课程内容体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基于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积极探索大概念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12

    生物

    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科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三个方面,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群体、多样性到统一性等视角,系统构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取以下7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教学建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13

    信息科技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信息科技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

    教学建议: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起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系统设计学习活动,突出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知、情、意、行融合发展的成长环境。

    14

    体育与健康

    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

    教学建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教师广泛运用各种资源,选择有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形成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和选编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课内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5

    艺术

    学科核心素养: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艺术实践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

    教学建议: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善于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器具、材料和现代媒介;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16

    劳动

    学科核心素养: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课程内容: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日常生活劳动立足学生个人生活事务处理,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体悟劳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化社会责任感。

    劳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教学建议:开发劳动项目,这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此外,教师要对劳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技能要点及时点拨,对劳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及时解决,适时激励、启迪、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创新,强调劳动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操作。另外,设置丰富的劳动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构建“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版新课标发布(摘6304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ah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