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地读杜拉斯的《情人》。故事不算太复杂,背景是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邂逅富有的华裔少爷,他们的爱情,满是深沉和无望。
杜拉斯的文字要读下去有些不易。初读会觉得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言语却也有坚韧和执着,这是让我不愿合起书本的原因之一。在她的字里行间,你会感觉到绝望,可这绝望也有力量。
即使你还未读这本书,也定会记得这段话。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我已经老了”,这个被王小波称为“无限沧桑尽在其中”的开头,读到结尾处,才发现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哀伤和凄绝。
她说,这是一个女人“渡河”的故事。
《情人》的故事来源于杜拉斯的真实经历,她自己把《情人》称为“关于渡河的故事”。
在湄公河的轮渡上,与中国情人相遇,对于少女来说是跨出沉闷、冷酷而又破败的家庭的决定性的一步。15岁半,她身体的性状尚未完全成熟,夸张的服饰却掩盖不了早熟的意识。
她在渴求爱,母亲和家庭无法给予她的爱。有钱的华裔少爷给了她想要的,但那并不完全是她所企求的。这场情事,将少女的无助、惶恐、空虚、苦闷,摊开撕裂……在眼泪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而这成长伴随着心碎。
或许爱情,当日并不存在,只因情窦初开。
故事里的少女最初仿佛是为了金钱开始了这场矛盾的爱情,对,每一点都很矛盾。贫穷的法国少女和富有的华裔少爷,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中相爱。白人世界拒绝接受一个黄种人青年,亚裔家族也将白人少女拒之门外。
少女从未说爱,经济上的窘困和骨肉血亲间的憎恨,促使她在中国情人身上寻求爱欲的宣泄。她回避着现实中死亡的阴影,渴望从这段恋情中找到活下去的新理由。她未想过,那个性格懦弱的华裔少爷会一直爱她到死。
有些说不出的爱,只因跌进了尘埃。
18岁时,少女被母亲送到法国读书。或许在少女心中,相识的那日并无爱情的发生。可当开往法国的轮船发出第一声告别的汽笛鸣声,她哭了。也许是曾经糟糕的境遇,让她爱的太卑微,低进尘埃里的自己倔强地不愿去说爱。
我一直觉得她对情人是有爱的,尽管他是个中国人,尽管他是黄种人,尽管他们要分别了。
情之所系,足以跨越半个世纪。
在华裔少爷的欲念中,少女一定居于统治地位久久不变,情之所系,无边无际的温柔亲爱,肉欲可怕的阴暗深渊,仍然牵挂未断。然而对这个白人少女的欲念,终归要潜入另一个女人,这样的一天终是要来临。
从小顺从父亲,更无力反抗父亲的金钱,情人被迫娶了老家抚顺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姑娘。以后他会怎样安放自己的情感,白人少女将对这一切将一无所知。
爱情开始的太早,并不代表会结束的太快。
战后许多年过去,经历几次结婚、生子、离婚,也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写作,杜拉斯接到了他的电话。
当老去时,依然胆怯的情人去到了少女所在的城市,他打电话给她,告诉她,他和过去一样爱着少女。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会一直爱她,直到他死去。
末了,俗套地想起了很多,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那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想到叶芝的诗: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快的往昔时光,
仰慕你的容颜,实意或者虚情,
但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被岁月尽敛风化后的每一处变换
……
《情人》的不同寻常在于:这是一个曾经美丽的女人,静静述说她少女时代惊心动魄的爱情。而在叙说那段烈焰熊熊的情事之时,字句之间都能看到她满目疮痍的面孔,那让人能够感知的老态,时隐时现。
用千山踏遍、阅尽悲欢的目光,去凝视过去的自己。
若你感兴趣,不妨读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