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心理医生曾告诉我,心理学治疗体系中,拖延症和完美主义是同一个类目的治疗方向。
纵使我对心理学研究不深,我也感知到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007第四次作业提交前的一个小时,我终于挣扎着打开了我的简书。
2.
写这篇文章前,我看到群内有朋友说:“到了交作业的日子,发现自己又拖稿了。”
看到信息不禁莞尔,因为我发现在拖延这个事上,我并不孤独。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这事我早就知道了,要是我当时坚持去做,现在肯定比他做得好。”又或是,“这个想法我当年提过,可惜当年朋友不听我的,就没做成。”
有人因此总结,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执行力。对此,我无比认同。
但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多人潜意识里,是“害怕心中的愿望变成现实的”。
这么想,有点可怕。举个栗子:
很多人都谈过恋爱,特别是在玛丽苏横生的今天,人们对恋爱的想象,基本都有其想法。
有一种人是,就算有了暧昧对象,两人在微信上聊天聊到热火朝天,却始终不敢出去约会的。
作为一个野生情感专家,每每我遇到这样的案例,我都会问,都聊到这份上了,为啥不去约个会,增进下感情?
但我仔细想想,就理解了。
一个渴望真爱的人,会觉得暧昧的时候感情最好。再进一步,怕是万丈深渊,怕感觉变质,也很怕感情升华。
这大抵就是潜意识里想要的“完美主义”,在我不确定是否能收获最好的结果时,先拖着吧。
3.
写清了我对拖延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系,本该写写解决的方法论了。
但说实话,这问题我暂时也没琢磨明白。
我能做的就是,在deadline来临前,逼自己一把,让自己为“完美”迈出第一步。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本人深以为然。
所以在你要拖延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先干起来再调整,没有谁能一次就做好一件事。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网友评论
四周过去了,这是一个关键的时点。迈过就过去了,迈不过有可能就 out. 据我经验,三周是一个神奇的门槛。我跟过很多门为期 3 月的课程,绝大多数同学都迈不过 3 周这个门槛。我自己也亲身体会过 —— 无缘无故,就是想拖延,就是不干活,就是士气低落。
而后,我也发现自己身上有想太多做太少的毛病,我曾经还以为自己是个自律很好的人。人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吧。所以我放弃所谓自律,寻找他律,这也是我加入 007 的原因。现在我会刻意做一些事情,纯粹是为了锻炼行动力。依然没有做得很好,但不断在进步,很开心。希望对你有启发。
这是 007-4569 卓璇的第 101 次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期待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