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哲思想法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輔物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輔物

作者: 做自己的思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9-10-26 08:24 被阅读0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注释]

1、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

2、毫末:细小的萌芽。

3、累土:堆土。

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

6、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

7、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帛书版原文】

①本段甲乙本均殘缺,通行本作:“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 安:《說文》:“靜也”。安寧。由“女”在“宀”會意。表示無危險。《六書故》:“家室之內,女所安也。” 兆:《說文》:卜兆,龜甲燒後的裂紋。預示,開始,顯示。 脆:《說文》:肉中小軟而易折斷之物。原本字是(脃)。

句義:用德治身國,重微妙契機,握陰陽數變和動勢之初。事物處於安靜時易於把握;徵兆未出現時,容易規劃引導;在初始脆弱階段,容易判斷發展的趨勢;處於微小之時,容易使其消散。

②未有:即是道“无”德“一”狀態,將調控爲之於无爲思識的境界中,治理於未産生亂象之先。

③九:數之極也。《楚辭·九辨》序:“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形容極多。如:九霄雲外、九泉之下、九祖。 成: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備就可以做成事情。《說文》:“成,就也”。通行本作“層”。 羸:《說文》:“瘦也”。羸土,即土少之義。通“累”,義爲纏繞、困住。乙本作“虆”。通行本則用“累”。

④乙本爲“百千之高,始於足下”。通行本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仁:古作“忎”。參見第一章註③。可見,乙本之“千”應與“忎”通,即與甲本之“仁”同。百仁之高,即仁德之厚也。 始:甲本作“台”,台含修真學之義。

⑤爲之者:即純粹有爲意識的行爲,因受後天知識的局限容易失敗。

⑥“恆於其成事”通行本作“常於幾成”。

⑦欲不欲:行眾人所不願行者。

⑧學不學:學眾人所不學者,聖人之絕學也。 復:《說文》:“往來也”。本義:返回,回來。 過:《說文》:“度也”。有經過、過去、超過、過分、過錯、過失等義。

句義:學聖人之絕學,則可以從眾人容易犯的過錯中脫離。

⑨輔:輔助。

句義:聖人主動地按自然規律辦事,是以能輔助自然。无爲處事,而不敢用人心私欲違背自然規律而妄爲。

【个人理解】

本章主题“輔物”在最后结尾的时候已经道明了:“能輔萬物之自然”,其实这个就是说的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违背规律本身的意思。这里面说的也都是规律,那么事物處於安靜時易於把握;徵兆未出現時,容易規劃引導;在初始脆弱階段,容易判斷發展的趨勢;處於微小之時,容易使其消散。这都是属于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里说的其实就是“人为”的方式,那么强调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按照以上方式去为,这才是正确的,表面上看似乎不是主观上的行动,实际上是在遵循客观规律做事。

后面接着就是举例说明和进一步阐述:参天大树是从小的树苗开始、九层高台是一点一点土堆砌上去、仁德厚重也是从当下开始积累做起。所以这里进一步通过现象强化了对这种自然规律的认识,也是说明了人为的因素如何符合规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里其实就是指的刻意的违背这些规律去做,去执着,那么就一定会遭到失败,例如我们以前一直都在说:“人定胜天”,其实本身这句话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应该是“人应顺天”,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天行事,否则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大部分人做事都是快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始终如一的认真对待,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很认真,到后面就懈怠,容易产生厌倦疲惫,但是自然事物不会啊,如果你没有认真对待那就不会有好的结果,这个就是规律啊,所以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就会做到“慎终若始”,始终如一了,其实修道也是强调要“守中”,要保持那种平衡的状态,所以一定不能懈怠自己。

最后说到了“欲不欲”、“学不学”,其实都是在说修道的这层境界,正因为平常人很难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所谓“圣人”的出现,因为他们“不贵难得之货”“而復眾人之所過”,他们的行为想法似乎与大多数人不一样,这正是由于他们去除了自己的欲望,不用自己的后天智识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是顺应自然,辅助自然,无为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輔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ly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