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轩辕古韵大讲堂的课程《中华诗心》学习笔记。
主讲人江岚——中国古典文学博士、教育技术学硕士,主攻方向是唐诗。
这堂课的主题是儿童诗心。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古人为什么从小学诗?
2、为什么古时候神童那么多?
3、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的时期及其特点?
4、三位神童的作品赏析
1、古人为什么从小学诗?
古人三四岁就开始学诗,从背三字经开始,然后是诗经、诸子百家等。不管懂不懂,先学会背。何况我们时常听老辈人们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而且,儒家思想先贤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是指诗经。意思是不学诗经,无法准确并文雅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古人要求孩子学诗词,也是因为他们都想要孩子以后变得体面,说话文雅,而不被别人笑话。
另外一个原因是古时候有童子科考试。通过了就被当成“神童”,不仅得到荣誉,还有一定的官职。所以,古时候的社会风气给学诗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风气。
2、为什么古时候神童那么多?
中国古代主要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童子科萌芽于汉代,选拔方式以荐举为主。
汉代的童子科,是选年龄在十二到十六之间,能“博通经典”的入科。意思是能够背诵一部儒家经典的小孩儿,就由郡县向中央推荐,然后经过考试,就受童子郎。一旦被授予童子郎,他实际上就有官生了,不管他有没有官职,他就不再是平民百姓。
《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记载:“汉法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而且,儿童一旦被举为童子郎,即可为官,成绩优异的还可任尚书、御史等官职,“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能得为史”(《文献通考·选举考·童科》)。这是汉初萧何在他起草的吏律中曾提议的。
唐以后改成科举制的童子科。唐制十岁以下能通经者、宋制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皆可应试,及第后予以出身并授以官职。
在汉代和唐代选拔神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汉代的神童是尚德型的,由于儒家思想在汉代正式取得了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仁义忠孝的道德标准在当时被确立起来,“孝悌”成为“以孝治天下”的汉代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惠帝表彰“孝悌”,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等。孝父母、悌兄长自然也就成了当时人们衡量神童的重要标准。将孝敬父母而延及到兄弟。《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之所以在汉代时广为流传,也跟“孝悌”有着较大的因素。“孝悌”在汉代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中国历史上的神童很多,我们熟悉的就有甘罗、曹冲等等,但唐朝的神童特别多,比如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贺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王维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这些都是当时名动天下的少年才俊,也是神童级的代表人物,但若要论起唐朝近三百年间第一神童来,却另有人选,此人叫做刘晏。
《三字经》中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如是。”
意思是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已经中了童子科,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古人小孩子启蒙得早,家庭重视,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时常出现六七岁能赋诗的神童小孩就不奇怪了。
3、唐诗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时期及其特点?
唐诗的初盛中晚时期并不是唐代历史完全同步的,时间节点略有出入。
以下/********/内容摘抄至网络作为补充知识。
/********/
初唐
唐朝建立初期,经历多年混战的天下稍得安息,诗歌在此时并不繁荣。
诗歌能在这个时期发展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士族门阀掌权,而士族多有魏晋之风,更兼文人风雅,且皇帝也多爱吟诗作赋(唐太宗、唐高宗、武后都是诗人,在诗歌上也有一定造诣),这是诗歌发展的政治条件;诗歌本身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本身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这是诗歌发展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的初唐很短。就是只在高祖李渊的这一部分是初唐,当唐太宗开始开辟贞观盛世之后,就进入盛堂。但是初唐的诗歌时间很长,初唐的诗歌一直要到唐中朝武则天掌权之后才真正抵达诗歌的盛唐。
初唐晚期诗人主要有王绩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
陈子昂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大胆从事诗歌革新,热情洋溢、气势流畅,他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的承前启后的伟大诗人。在对诗人所属的时期进行分类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将陈子昂划归到盛唐而非初唐。实际上,称陈子昂为盛唐诗歌的开山之人毫不为过。
盛唐
唐朝恢复李唐神器后,经开元盛世,国力强盛,思想开放,而唐玄宗更是把诗歌纳入到科举考试必考科目中,这些先决条件都很好地促进了唐诗走向顶峰。
盛唐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为首的边塞诗派,诗歌内容多以描写军旅生活为主,意象宏阔、基调昂扬、体裁兼擅,多苍凉悲壮,富有边塞军旅的独特气息;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作品多以描绘隐居山林的生活为主,反映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其中以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就最高,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以王昌龄、李白等人为代表的闺怨诗或宫怨诗,作品思想内容上复杂多变,多借以抒发对朝廷穷兵黩武的劝谏,或者借以表述自身境遇,偶有展示美好爱情的诗歌。
除此之外,李白富有想象的浪漫主义诗篇也独树一帜,诗歌中多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神话传说的故事,使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豪迈雄放是李白诗歌的基本主格调,清新飘逸是李白诗歌的基本特点。李白是即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被人称为诗仙。
杜甫是唐诗的另一座高峰,杜甫的诗基本特点是忧国忧民,手法上多为沉郁顿挫,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可视为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峰,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后世被尊为诗圣。
中唐
这个时候,唐王朝也进入到中期,再不复盛唐的荣光,经历安史之乱后,大唐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受到全方位的打击。了挽救唐王朝,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的同时,文坛也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改革运动:以韩愈为代表所发起的古文运动,以元白为代表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
中唐的诗歌流派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
一是以元白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学习乐府诗的优点,讲究“歌诗合为事而作”,多借乐府诗新题目,多写时事,不以入乐为标准,通俗易懂,承接杜甫现实主义的风格,试图在诗中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
二是以韩愈、孟郊、李贺为代表的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则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精于炼字,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晚唐
唐王朝此时已经摇摇欲坠,藩镇早已脱离了朝廷的统治,党政进一步恶化,宦官世家已然形成,军阀混战、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末世感已然降临。
这一时期的诗人多饱受党争之苦,末世景象和诗人暗淡渺茫的前途使晚唐诗整体上抑郁悲凉,体现早且最为突出的是咏史诗。
晚唐的咏史诗多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伤悼情调。这种情感在“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中被集中展现出来了。
咏史诗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格调,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温庭筠还是五代时期花间词派的创始人。
/********/
初唐的才子们,和后面盛唐的比起来,格局到底是要小一些。
盛唐风格,就是气势。是要站在一个大的时空高度的人,俯瞰历史时空才会有这种气势。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三位神童的作品赏析
第一首,骆宾王的《咏鹅》
当时有位客人到他家拜访,见其聪明伶俐,有意考校他一番,便指着池塘里的白鹅,令他赋诗一首。
他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千古绝唱。这时的骆宾王只有六岁。第一句是声音,听觉。第二句是形态,动作。第三、四句是对子,颜色和动作。整首诗画面感十足。
骆宾王是初唐的人,诗歌的格律还没有定型。因此这首《咏鹅》只能算是低配。
第二首,佚名《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作者是一名七岁的女童,姓甚名谁已不得而知,只知她大概是武后时期的人,家乡在南海一带,素有才名,武后召见她,命她以“送兄”为题,赋诗一首。
诗歌首句开门见山地道出了离情别意。
“云初起”一语双关,既描写了当时云雾迷蒙的环境,也暗指诗人因离别,心中愁云顿起。
第二句的“离亭”和“别路”相呼应,虽是简简单单的四字,整个离别的环境便跃然纸上了。
而“叶正稀”也是一笔两用,既点明了季节——秋季,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也暗含折柳送别之意。
由远景到近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四句借景抒情,借成群结队的大雁,来反衬她和兄长同去去不能不同归的悲痛之情。
全诗只有短短20字,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愁别绪,极自然又极深刻,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数深情,连一向挑剔的明朝文学家高棅也忍不住在《增订评注唐诗正声》中盛赞“何物女子,有此典雅”。
第三首,唐代缪氏子的《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这首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人小志大,准备成就一番经世济民大事业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初月如弓未上弦。这是谁?是月亮。也是我。我是谁?我是强弓劲弩未上弦。
分明挂在碧霄边。你是高天。我是一轮新月挂在碧霄边,我就在你身边,我现在是强弓劲弩未上弦,等你给我委以重任。
时人莫道蛾眉小。你不要说我年少。你不要说这个,你不要说这个新月,只是弯弯地像一道眉毛的这么小?
三五团圆照满天。甲以时日。而且这个时日不用太久。到了十五,就团圆照满天了。我这把弓,只要得着机会,我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这首诗作者把自己比作月,未上弦。把皇帝比做碧霄。别看我现在还小,待他日如十五的月亮一样,团圆完满,光照天下。
而且初月如弓未上弦,一开始就点题。第二句回过头来,其实它是重复点题,他强调了位置。
这个小娃娃写出来的壮志,这个气势不输于任何大人。那个时代的人是蓬勃的,连这种小娃娃都是满怀自信,朝气蓬勃。相信什么呢?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没有那么多失落,没有那么多伤感,如果说前面这个小女娃娃送兄,它还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个人的情绪,那这首赋新月,就更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它充满了盛唐精神。
三首童诗一个比一个意境要好。一个入景,一个入情,一个言志。
小结
诗词的好坏,并不是越朦胧越好。好的诗词,一定是表达准确的,情与景交融,托物而言志。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最好的诗歌是融情入景,那融情入景的关键是语言。能够把自己的心态融入景中,写的非常贴切,非常准确。
例:
柳宗元《江雪》表达的是绝望,是万念俱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晚唐陈知玄的《五岁咏花》表达一点希望都没有。哪怕还有的一点希望,最后也一定会被雨打风吹去的。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