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最近一直在做恋爱心理的相关课程,所以看到有关爱情的文字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扫描障碍。
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把爱人留在身边呢?就因为这个世界上意外和灾难太多,不在身边的爱人,你没办法知道他在面对些什么,不能帮助,不能喜悦,甚至没办法一起难过。爱在远方,就等于失恋。所以,就算是世界末日,也必须要相拥死在一起。若无法同生共死,那相爱又有什么用呢?”
文字非常的华丽丽,包含的信息量也很大,谈到了爱情里如何相处、爱情的价值是什么、爱情和相守的关系,核心点是爱情的距离感。这段文字一经放出,引起了朋友们热烈反应:有认为这是女性思维吧?有问那么爱约等于占有喽?最集中的反应是那么异地恋呢?
其实,对于这段话,我不完全同意的;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其中的这部分:“不在身边的爱人,你没办法知道他在面对些什么,不能帮助,不能喜悦,甚至没办法一起难过。”那会是多么抑郁的爱恋。记得以前有位精神分析师说过一段关于判断爱上一个人的标准,他这样说的:当你想到一个人,只有喜悦的感觉,那并不是爱;因为当你爱上一个人,想念TA而TA不在身边的时候,会产生抑郁的内心体验。你有体验过吗?那种怅然若失、苦思追寻、患得患失的愉悦中夹着伤感、失落中夹着向往,爱的感受是奇妙和各异,但爱的需求是很接近。
这里聊到爱情,就说一说爱情如何架构,爱情的类型又是如何的吧。说这个就得说一说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这里也包括性的激情和亲近,甚至可以说性的吸引是很重要的基础,无性爱情绝大部分会走向消退,毕竟我们基本上是凡人,不是神。“亲密”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激情是“热烈”的,亲密是“温暖”的,而承诺是“冷静”的。说到这里,你似乎可以看到,加入了距离的爱,极有可能就容易丧失“激情”之爱,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那种爱会显得很缺少温度感、质量感。是的,你会问异地恋就被扼杀了吗?我没否认异地恋,但是我想我们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你指的异地恋是永久性的吗?你说的异地是多长时间一个阶段?你心里的异地恋真的不需要“激情”爱情部分吗?
当然了,这一部分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仍然给出了一些解释。完美的爱情是三角合一的,但有缺项的爱恋未必就不是爱恋了,他根据不同的部分组合,将爱情分为7个类型:
(一)喜欢式爱情(Liking)
只有亲密,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显然,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并不等于爱情。不过友谊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爱情的,尽管有人因为恋爱不成连友谊都丢了。
(二)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只有激情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和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爱情。
(三)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华丽其外,伤痛其中。
(四)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可惜不在乎结果的爱往往走到的就是没有结果,虽然爱情不以结果为目标,但目标性却是人类行为的动力。爱情的目标就是如何更好地爱护对方和自己,而承诺恰恰是这一行为的保障。
(五)伴侣式爱情 (Companionate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跟空洞式“爱情”差不多,没有激情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很遗憾的是,不擅于经营的婚姻往往最后会走向这一站。
(六)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
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七)完美爱情(Consummate love)
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斯坦伯格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前面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最后茫然地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或者干脆认为前六种中的一种就是爱情,这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爱情疲劳式回避。
对了,我想我还得加上第8种爱情,这个类型叫做无爱(Non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很多“包办婚姻”(不要跟我说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只是形式变化了一下而已,你懂的,亲)属于这种类型。
爱一个人,是会发自内心的希望将TA拥入怀中;爱一个人,是会自然地渴望TA能体会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苦楚、自己的思念、自己的纠结;爱一个,也会同样渴望对方能和自己分享TA的快乐、苦楚、思念和纠结;爱一个人,也会渴望那种纠缠在一起的唇舌、身体和呼吸。
爱一个人,每当尝到好吃的美食就想马上拉着TA一起再吃一遍美食;爱一个人,每当看到漂亮的衣裳就会想立即套到TA的身上看看好不好看;爱一个人,每当到了一个美妙的地方就会立刻想像下次和TA一起在那里坐看云起云落甚或在霞影雨幕里翻云覆雨。
而这一切,隔了长长的距离,就成了一出皮影戏,看得到精彩的戏,却摸不着动人的情。
当然,“爱在远方,就等于失恋。”这点我并不同意,爱有时候是要跨越时空的,只不过,爱的最终目标却总是相逢,不会是相隔千里,那不科学。“若无法同生共死,那相爱又有什么用呢?”这一点我必须投反对票,悲怆有余,却过于强调价值。爱,其实是一种寻找,是自我在这个世界上对自我的一种寻找,就如传说中的爱是在寻找自己丢失的那一部分。用心理学的表达,其实人类就是通过爱别人,去逐渐学会爱自己,在爱情的脚步里自我成长,达到一个独立完善的自我,那个独立而完善的自我,正是最吸引异性的魅力。不过,在没有达到那个自我之前,在爱情的河里沐浴,还是鸳鸯戏水的好,距离终究是拉扯亲密感的钝刀。
推荐一本书给你:《失落的一角遇见大○》,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