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9
我时常游走在失控和自己控制的边缘。关于控制自己这件事,摊开了写,我能写上几天几夜。
我认为拖延症是一种失控,但这还是比较轻的症状,起码大部分时候拖延不会带来伤害。更厉害的失控,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例如,熬夜,暴饮暴食,无节制的玩手机。这就比较可怕了。
我最近在思考一些关于控制自己的理论,现在还不太成熟。我找到了一种叫刺激度的概念。能对失控做出一些解释。
饮食上也有这样的概念。人在饮食上倾向于追求更刺激的东西,鲜,油,辣。吃惯了这些刺激味觉的东西,口味再想转回到清淡,就不大容易了。
人的失控因而可以得到解释,人总是倾向于去做刺激度更高的事情。像打游戏,刷剧,逛街,吃美食,看av,做爱,就是刺激度高的东西。而像学习,思考,看有意义的书,好好休息,这些刺激度往往比较低。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打完游戏后,很难静下来去看书。从如此高刺激的东西,一下子转到低刺激的东西上,实在让人很难接受。所以打完游戏了,更可能去刷剧,做一些刺激度起码不相上下的事情。假设将一天的时间作为横轴,刺激度作为纵轴,做一道线的话。那么这条线很容易就是居高不下的。
如果刺激度高的事情对人有益的话,那就皆大欢喜了。可惜的是,这些高刺激度的事情往往并无收益,甚至耗费人的精力(精力是多么重要),或更是有害健康。所以,高涨的刺激度,对人不是好事。
根据粗浅的思考,我做了一些总结。
刺激度越高,越耗费人的精力。
刺激度曲线的斜率很容易倾向于大于0。
刺激度对人无益。
那如果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一天,就要避免产生高的刺激度。很容易就得到一些行为作则:避免做刺激度高的事情;即使进行了刺激度高的事情,克制自己去追求更高刺激的东西,通过时间来消磨这个念头,或者是强制自己冷却下来(我觉得这就是控制自己难的地方,试想你能面对一个身无寸缕勾引你的美女,安静下来吃西瓜吗)。
其实我这套简单的总结,已经有很多相似的理论了。有的做了书,成了书中的一部分。我之前就看到过,像把事情抽象出收益值,半衰期的属性。这两种属性其实就和刺激度有共同之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关键还是在于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