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清照,很多人会想到她的千古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那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因为李清照在词里一而再、再而三的瘦瘦瘦!
所以后人给李清照起了个外号——叫“李三瘦”。
别说,这外号还蛮贴切的。
李清照不但在词里瘦来瘦去的,现实中的她,也是骨感美人。瞧李清照31岁的画像,削肩柳腰,眉目隽秀,妥妥的美人呀!但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她,却偏要靠才华出众。
昔日王士禛评词,词分两派,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豪放派以辛弃疾为首。当然啦,按性别分,婉约派男词人当以秦观为宗。
不过,以李清照的才华,怎能用婉约两个字就概括了呢?
她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豪放不羁,堪比李白。
而她的嗜酒、赌博、“不守妇道”、特立独行,更不输男子。
要知道,在讲究女人“三从四德”的时代,这可是十足的叛逆。说起三从四德,三从即:女人没出嫁前要听父亲的话,出嫁后要听丈夫的话,丈夫死了,就要听儿子的话。总之,女人一辈子都要听男人的话。而妇容、妇言、妇功、妇德,说白了,就是要女人一辈子都为男人而活。而提出这些要求的,就是写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朱熹!
就连凭借“砸缸”进入小学课本的司马光都讲:“女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好在司马光生活在宋朝,放在今天,非叫女人一口口唾沫淹死不可。
虽然生在封建社会,李清照才不管“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她不朽的才华,刚直的性格,在男权社会里熠熠生辉。后来成功胜过无数文豪才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选入中学课本的女诗人。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故事。
1
李家有女初长成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来头更大,她的母亲是北宋初年汉国公王准的孙女,当朝宰相岐国公王珪的长女。
李清照的母亲嫁给李格非时属下嫁。当时的李格非只是掌管卫生教育的副镇长,而王氏的父亲却是国务院总理。这差距不是一般大。
事实证明李清照的母亲很有眼光,选了支潜力股,后来李格非官运扶摇直上。可惜,王氏没能等到这一天,在李清照出生不久就去世了。
话说,李清照带着良好基因来到这个世界,智商超群,聪颖过人。父亲李格非36岁才得一女,格外疼爱,他请晁补之做女儿的家教。
晃补之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的得意门生。而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按辈份,晃补之是李格非的师哥,响当当的文学大咖。
李清照自幼丧母,父亲在外做官不在身边,因为有爷爷的宠溺,她的童年过得十分快乐。隔辈的溺爱,间接养成了她天不怕地不怕、不受拘束的个性。
说起李清照的爷爷,那也不是一般的老头,他的老师是北宋著名宰相韩琦。韩琦是北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与范仲淹齐名。当时边疆流传一则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一韩一范,指的便是韩琦与范仲淹。
细数下来,李清照从小身边不是政要就是名流学士。就连她八岁时,父亲娶进门的继母,都是北宋著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这个继母,不但琴棋诗画样样精通,还视李清照为己出。
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李清照,想不成材都难呀!
李清照十五岁便写下了代表作《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在男权至上的北宋,李清照何其幸运生在了一个开明的家庭,这个家庭给了她身为女孩的足够自由。而她在给家人带来骄傲的同时,她的调皮任性,也给家人带来了不少的担忧。
李清照一生好酒,可少女时的李清照玩心重,又不胜酒力。一日午后,她多喝了几杯,偕闺蜜泛舟大明湖,不知不觉玩到了黄昏,然后醉眼朦胧的找不到回家的路。
几年后,随父亲去了京城的李清照回想这段趣事,写下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还喜烈酒,时常宿醉。她有两句很有名的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意思是昨天刮了一夜的狂风,下了一夜的暴雨,她沉沉睡了一夜,早上起来没还醒酒。
我的天,十足的酒仙呀!
后来在她的作品中,什么残酒、病酒、淡酒、把酒、酒醒成了最常出现的词语。
2
千里姻缘一线牵
1098年,李清照随继母和弟弟李迒赴汴京与父亲团聚。此时的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一家人住在离太学不远的一条巷子里。
当时的汴京城,有上百万人口,是世界繁华的中心,也是文人荟萃的地方。锦瑟年华,才力丰瞻,又是待字闺中,李清照的才情很快传遍了汴京的文化圈,成了当红流量。
老师晁补之夸她:“诗情如夜鹊,三绕不得安”
的确如此,李清照的词,轻盈灵动,婉约中透着豪气,让人不禁猜想,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
这年,四月初八佛生日,李格非带着李清照和李迒逛完相国寺,往书画碑帖市场走。这时,两个年轻人出现在面前,他们对李格非谦虚的打躬作揖。原来是他曾经在太学教过的学生赵思诚和他的弟弟赵明诚。
北宋的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国务院直属办学,毕业还包分配。能进入太学就读的人,那可不是一般身份。就拿李格非来说,他虽然在太学里做过副教授,但也没在太学读过书。
面前的这两个太学生,不但身世显赫,还才学过人。除去赵思诚,咱们今天只说与李清照有关的赵明诚。
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就是做大官的,父亲赵挺之是当朝人事部的副部长,母亲也是极有背景的官宦之家。
两人谁都没想到,匆匆一瞥,便是故事的开始。
随着李清照在文坛的声名鹊起,她的粉丝里有了赵明诚的身影。隔年京城大旱,李格非带一双儿女参加祈雨仪式,在回来的路上,又与赵明诚不期而遇。
上一次的匆忙,两人并没有看清对方的容貌。可这一次的四目相对,便有了千年万年的情愫。
李清照清丽脱俗的样子被赵明诚刻在了心里,于是把才女娶回家成了他的心愿。而李清照也对这个端正文雅的男子有了好感。
但宋朝的婚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之火烧得再旺,也只能在心里活动。这日,赵明诚编了个故事,和父亲说自己午睡做了个梦,醒来时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何等聪明,一看便知这三句话是藏头诗。意为:“才女之夫”。才女还能是谁?当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清照了。好家伙,这两天他和夫人正琢磨小儿子的婚事,原来这小子心里有人了。
赵挺之心想自己是王安石变法一派的,而李格非却是旧党拥护者苏轼的学生。可考虑到两人虽政见不同,并未红过脸。权衡再三,赵挺之觉得与李格非结亲,或许之后有个照应。于是派人提了亲。
李格非行事磊落,虽不喜欢赵挺之,但鉴于赵明诚为人老实,便征求李清照的意见。见女儿俏脸绯红,并无反对之意,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才女怀春更多的是寄情于诗词。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五月的某日,李清照荡着秋千,想着心上人,突然赵挺之夫妇带赵明诚登门拜访。李清照娇喘的躲避,却忍不住,以青梅做掩饰,回首望向心上人。
这旖旎的画面,真叫人艳羡。
很快,这对才子佳人带着无数人的祝福结婚了。
3
起承转合红尘事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可谓罅隙里盛开的玫瑰。他们的结合,正处在北宋政治纷争的流白期。晚一年,这桩婚事也就泡汤了。
话说,婚后两人诗酒茶话,琴瑟和鸣。
赵明诚一毕业就戴上了乌纱帽,只是他兴趣不在仕途,而在金石文物。一个收藏家,一个诗人,生活在一起,那叫一个幸福呀!
偶尔,赵明诚出差,李清照还会给丈夫写情书。这其中最著的情书就属《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瞧瞧,多隐晦的浪漫。“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大家注意啦,这个兰舟指的可不是舟,而是床的意思。才小别几天,就情意绵绵的说自己独守空房,思念丈夫。估计赵明诚接到情书骨头都酥了。
可细读下来,词中一再暗示丈夫,我心中只有你,希望你也忠于我,路边野花不要采。
啧啧啧......真是驭夫有术呀!
可这如诗如画的日子只过了一年,朝廷党羽纷争骤起。宋徽宗启用蔡京为相,此人十分奸佞。他开始对哲宗元祐年间,曾经得势的旧党人物疯狂打击。一时间,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忠厚贤良之人无立足之地。
蔡京还怂恿宋徽宗亲自书写“元祐党人碑”。已故的司马光、苏轼、秦观等人赫然在列,他们的弟子们也被定为元祐奸党,李格非因和晁补之常有往来,又不肯与小人为伍,也被列入其中。
1102年,李格非被罢官逐出京城,携眷回归故里。这幕后推手,就包括亲家赵挺之。此人善投机,之前就弹劾过苏轼,现在又依附蔡京。
在党派之争中,李清照和赵明诚身处水火之中。
为了解救父亲,李清照两次上诗求公公,均未果。一气之下,她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李清照讽刺赵挺之冷酷无情,连儿子、儿媳的情面都不顾。
赵挺之的口碑在北宋那是相当的臭。举个例子:赵挺之的连襟北宋大臣、文学家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 家境贫寒,宁肯冻死,都不肯穿夫人从赵挺之家借来的棉衣。可见赵挺之的人品。
不过,敢在诗里骂公公的,估计李清照是北宋独一家。
李清照率真的性格,在她撰写的《词论》里可窥一斑。六百余字的文章,李清照洋洋洒洒,把唐五代至北宋的文学大咖都点评了一遍。连祖师爷欧阳修、师爷苏轼、师叔秦观都没放过。
倒不是李清照狂妄,就词论词。她说“词别是一家”与诗不同。她说晏殊、欧阳修、苏轼 “学际天人”,没人能比肩,但词写得像砍柴,过于工整;说柳永,“词语尘下”太俗!说王安石文章写的气势磅礴,若作词,则把人笑死。
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敢说!有个性!
1103年,朝廷下诏,元祐党人的子孙不得在京城居住,与元祐党人联姻的,只要没过聘礼,必须退亲。李清照处境越发艰难。她思来想去,决定离开京城,回山东娘家。
没有挽留,只有愤懑的心情,她离开了赵家。
4
几度沉浮何时休
人生在世,输什么也不能输心情。被罢官后的李格非不但没有消沉,反而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回到娘家的李清照,每天填词作画,心境日渐明朗。
七夕日,李清照想到远在京城的丈夫,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朝堪称文人的天下,历代皇帝都喜欢读书,宋徽宗更是喜欢吟诗把妹,三宫六院“吃腻了”,就跑去花街柳巷“微服私访”,为了名妓李师师和乐官周邦彦争风吃醋。
这个昏聩的皇帝,除了爱风流,还爱和稀泥。把朝中自认为政治高手的大臣们当棋子玩。
1105年,徽宗心血来潮,设立左右两个宰相,把赵挺之提到相位,与蔡京平起平坐。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位置放两个人,那不打架才怪。
这下好了,蔡京和赵挺之都无心对付旧党,开始内斗。
同年五月,朝廷解除了元祐党人的禁令。
等了两年,李清照终于等来了和丈夫的团聚。但风浪并没停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赵挺之从被罢相,又被复相,再被罢相,这个玩弄了一辈子政治的人,终于被政治玩弄了。
在被罢相的五天后,赵挺之一命归西。
赵挺之死后,蔡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将赵挺之的亲朋故友一撸到底,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免了官。
在仕途低谷期,李清照给了赵明诚无尽的慰藉。夫妻俩离开是非之地,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效仿陶渊明过起了隐居生活。李清照把书房取名“归来堂”,把居室叫“易安室”,从此自称易安居士。
清浅如菊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这十年,是李清照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夫妇俩朝夕相伴,左手金石诗画,右手把酒言欢,清风明月,赌书泼茶,好不快活。
隐居的十年,也是李清照与赵明诚事业的丰收期,夫妻俩堆积如山的古董字画,多数也是这时期搜罗来的。赵明诚的《金石录》也是在这时开始写作的
李清照多么希望这样的日子可以天荒地老。
怎奈,云卷云舒,世事无常。
1120年,赵挺之平反,赵明诚再次走入仕途,被任命莱州太守。夫妻俩又开始了分居生活。
李清照在词里写:“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丈夫做了地方官,三十几岁的李清照已是徐娘半老。俩人十几年的夫妻,也没生下一儿半女。她心中难免有隐忧,常常寄锦书给丈夫。
这年深秋,李清照写下了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收到这首词,惊叹于妻子的才华,又觉不服气。于是,闭门谢客三天,一连作了五十首词,又把妻子这首词夹在其中,拿给友人点评。最后友人给出的答案是:“只有三句绝佳。”正是这首《醉花阴》的后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事实证明,不是李清照多虑。以往夫妻暂别,书信频繁。如今却是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赵明诚的三心二意,在一年后,李清照去莱州与他相见时得到了印证。虽然史料并没记载赵明诚纳妾,但从李清照词中的愁绪、以及所引用的典故,便可寻到蛛丝马迹。
她曾用过“纨扇”的典故,“纨扇”在古代指弃妇。类似的典故在李清照词中还可以找到很多。
世人总期待完美的爱情,其实,完美本身就是假象。
5
乱事缠绵成沧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按照宋代的风气,文人狎妓纳妾属风雅之事,连欧阳修、苏轼这样的文学泰斗都不能免俗。赵明诚想延续香火,也可以理解。
古语有言:“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女人往往以美貌自恃,可容颜是随时间衰老的,而才华却随时间日益弥深。
赵明诚或许暂时被美色迷惑,但他心里始终有杆秤,与他志同道合的永远是李清照。
所以,当拿到白居易亲手楷书的《椤严经》时,赵明诚第一时间策马回家与李清照欣赏。死后也把全部财产留给了李清照。
赵明诚在花丛游走了一遍,还是没能生出一儿半女。这也间接证明他和李清照多年没有孩子,或许不是李清照的问题。
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时代所裹挟,很难独善其身。
1127年,徽宗、钦宗被俘,大宋的半壁江山被金人掠去,史称靖康之难。之后,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即位,偏安江南,南宋开始。
李清照和赵明诚带着十五车的古董字画逃往江南,途中战乱不断,文物损失惨重。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在担任江宁知府时,在得知城内兵变的消息后,吓得弃城而逃。
让一个文物收藏家镇守城池,可见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多失败。李清照对丈夫很失望,怀着对朝廷苟安江南的无奈和悲愤,写下了爱国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估计赵明诚看到这首诗,找个地缝都想钻进去。没办法,逃跑的又不至他赵明诚一个,连皇帝都被金兵追得抱头鼠窜。
因为弃城逃跑,赵明诚被罢了官,夫妻俩再次于战乱中逃亡。两个月后,在赵明诚大哥和二哥的活动下,赵明城重新被朝廷启用,他意气风发地与妻子告别,但李清照却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然,赵明诚在日夜赶往建康的途中,中了暑。李清照再次见到丈夫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没等到上任就去世了。
假如赵明诚不眷恋名利,夫妻于战乱中偕隐山林,或许又是一种境况。但人生没有假设,李清照只能承受国破家亡的现实。
烽火连天的岁月,丈夫留下的大量藏书和古玩字画,又岂是一个孤寡老妇护得住的。三年中,随着金兵的大举入侵,夫妻俩一辈子省吃俭用收藏的古铜器、金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
贼人为了盗取李清照的书画卷册,甚至打洞穿墙。更恶劣的是,1132年李清照在杭州遇到了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此人以一流的演技骗得李清照与弟弟的信任,乘虚而入,将李清照骗入婚姻的陷阱。
当时的李清照病得奄奄一息,张汝舟只等李清照一死,好继承财产。可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懒得装了。他对年老病弱的李清照拳脚相加,逼她交出手中的宝贝。
换作一般女人,遇到这种无赖也就屈服了。但李清照可是有勇有谋的千古第一才女。决不能惯着张汝舟这种无耻小人的毛病。
李清照以“妄增举数”告张汝舟一个欺君之罪,这罪名可大了,连宋高宗都过问了,最后张汝舟被削官,流放柳州。李清照以过人的才智,在不可能休夫的宋朝,成功离了婚。
但按宋朝的法律,妻子告丈夫是要坐两年牢的。人脉通达的李清照,只被关押了九天就出狱了。
很多人知道秦桧的妻子是李清照的表妹,但李清照从不屑与秦桧往来。从李清照《投内翰綦公崇礼书》可以获悉,李清照之所以能很快从张汝舟的圈套中逃出来,赵明诚的姑表弟,翰林学士綦崇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李清照悲凉的写道:“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
这段只持续了一百多天的婚姻,让李清照遭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诟病。但李清照却以才名,让张汝舟这个卑鄙小人遗臭千年。
人啊,到什么时候,都得走正道。
李清照后半生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正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然而,多舛的命运并没将李清照打倒,她全身心投入到替赵明诚完成《金石录》的编撰工作中。
1134年,51岁的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
这本书记录了她和赵明诚所见过的,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以及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具有极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同年冬天,李清照避难金华,写了《打马图经》《打马赋》《打马图经命辞》,详述 “赌神”养成记。在文章中,她列举了二十多种赌博游戏,并告诉人们,她嗜赌一辈子,从来没输过。同时,还不忘教训赌博者要专注,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帮专者能之”也。
才女就是才女,赌个钱,都要研究个手册出来,这庖丁解牛的精神,实在叫人佩服。
其实,中国古代不乏才女,但才貌双全,又不走寻常路的,两千年来只李清照一人!
按照古代文人的寿命,李清照算长寿的。她约卒于1155年,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但享寿已过71岁,已远超历代文人的平均寿命。
李清照一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以惊世才华,在名人辈出的宋代,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留下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名。
2021年5月17日
深夜于家中落笔完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