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寂静
她与他拿着两把整容医院发的广告扇子,扇着热气,汗依旧不停地往下淌。
他总是很绅士,扇子轻轻地扇着,说话斯文,也从不会喊叫,正因如此,总有人说他娘。即使他并没有一点像女人的地方。
不过,说到娘炮,好多人都觉得这是个贬义词。这种现象有些可笑。男人总以像女人为耻,而女人总以像男人为荣。
究其根源,不过是男权的潜在影响罢了。这个社会对女人尤其不公,虽然事实上能生孩子的女人似乎比男人更厉害些。但话语权总在男人手里。
医院这个地方,人总是很多。嗡嗡声轻易就盖过了他的声音。听了许久,听不清任何声音。她奔波了一上午,早已对此麻痹。
经历过手术台的人,不免会有些对生命的敬畏感。似乎提到手术台,总免不了让人觉得冷,森森的冷。
上午的医生们都还好,精神抖擞,态度温和。一到了黄昏,大家都身心疲惫,依然态度上会有一丝丝的疲惫和不耐烦。
直到她做完手术,才在观察区体会到安静。那种安静很有些诡异,十几二十个人在一处,却很少有人说话。即使大家做的还是很小的手术。
不过这通体的白色,与室内的寂静,估计也很让人印象深刻。
她静静等着老公办理出院,在医院,等是必须在经历的,显然她已经很习惯了。
虽然已是深冬,天花板上的空调依然吹着凉风。看着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护士,她出了神。
2.热闹
观察区有位很温柔的护士,不停的叮嘱大家回去该怎么做。
其中有一位很健忘的老奶奶,刚说完的注意事项就会重新问一次,接连问了三四次。
那位护士依旧不厌其烦的回答。
这种温柔在病房里是很有力量的,起码影响力不比那些做手术的医生小。
她也不知不觉把焦点落在小护士身上,听她说着话,似乎是目前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
等到丈夫办理好出院手术,她的观察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她去了一次性鞋套、帽子和衣服,走了出去。
他和她一前一后走出了医院的大门。她突然想起,四十年前,他们也曾这么一前一后的走进民政局。
公交车上同样很安静。直到一位女性上车后打破了这静。
那位女性约莫二十五到三十五岁的样子,神态是少有的孩子般的纯真。她一上来就笑着说:“我又来了!”
她以为这话是对自己说的,所以脑子里第一反应是觉得这姑娘有点傻。
不过呆了一会她才发现,人家姑娘是跟车上五大三粗的乘务员说话。
由于相距不远,谈话声断断续续的传到了她的耳中。
姑娘说他们第三次在这个车上遇见。那位乘务员建议姑娘不要投币,可以用手机刷卡,并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接着,姑娘很大方的问乘务小哥要了微信号。
接着,她和那位姑娘一起到站了。看着这些年轻人们身上的活力,她禁不住扬起了嘴角。这活生生的热闹,才是生活!
3.平淡
中午,老伴做了鸡蛋炒面片。
依然是熟悉的味道,口味清淡,食材绿色,越吃越香。
与馆子里的饭菜相比,少了一些艳丽的色彩和浓重的调味品。
不过这过日子图的也就是平凡和稳定的幸福。
年轻的时候分不清幸福与无聊,也还有精力闹腾,老了,就只剩早上去晒太阳时搬板凳的力气了。
老伴年轻的时候一副书卷气,恰好是当时小姑娘们喜欢的类型,如果不是太腼腆,一定不会被自己这胆大脸皮厚的给降住。
不过婚后十年前后那段日子,也有过不少波折。本来三十到四十岁的男人很吃香,而且当时她已经习惯了把八成精力放在七岁的女儿身上,没有看得住。
许是她根本也没想看着,结婚那么久,两个人对彼此的认知已经就像拍了x光一样,连骨头都看的一清二楚。
从他突然要烫个卷发,还开始注意衣着起,她就发现了不寻常。何况他还小心翼翼地给手机设置了密码。
那时她并没有管,主要没有精力管。不过她也有些担心自己被设计净身出户。
她像妈妈取经,妈妈给了她三个建议,一,把囡囡给他带;二,增加生活中对他的关注;三,注意自己的形象,与他可以保持一些距离。
最后妈妈还说,婚姻就是找个伙伴,如果实在不行,也一定要有自己独自前进的能力。
她确实想到过离婚之后的事情,还细细做过规划。
不过几个月后,她发现丈夫又变回了以前的邋遢油腻中年人形象。她想,这关大约是过去了。
4.跌宕
现在,又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姑娘问她婚姻美满的秘诀。
她说,哪有什么秘诀,经历过后就懂了。
你爱他到最后,不是爱皮囊,而是爱他本质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你对他的爱,就像对女儿的爱一样无私、包容和亲切。因为岁月更迭,激情褪去后,你们才会发现,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年轻貌美的女孩,而是死亡。
越老的人越害怕去医院,因为说不好哪次就是永别。
从几十年前,她就开始听说同龄人去世的消息,不过近些年越发频繁了些。
她清楚的记得,同龄人里头一位去世的姑娘,是因为胃癌晚期,死的时候还只有十七岁。那时她十五岁,还曾去看过那位邻家姐姐,当时她已经瘦骨嶙峋,没过多久就消逝了。
后来,她就没有亏待过自己的胃,也是第一次懂得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接着,就是她十八岁那年,突然听说小学同学甲上班时煤气中毒身亡。工厂补贴了他父母三十万。
过了两年,又一个男孩煤气中毒身亡,工厂补贴了35万。
上一个男孩的家人听到后,都有些忿忿不平。
这件事引发了她第二次对人生的顿悟: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会慢慢没人惦记你了,所以,只有活着,才有可能得到一切。起码,不会被人遗忘。
后来日子也渐渐过得忙碌,人也似乎变得冷心肠。她觉得有一段时间可以作为分界线,大约是大学毕业左右吧,在那之前,她是心肠软、爱哭鼻子的孩子,在那之后,她就成为了伪装自己、不敢哭的成人。
许是终于明白,示弱并不是对待生活的办法。
5.夜空的静寂
中午,儿子打电话过来,说学校放假了,晚上就到家。
她很有些高兴。不过儿子回来她也有得累了,得给他做饭、洗衣,平日的生活习惯还会被打断。主要是人老了,精力不如年轻时充沛。
她记得刚生完老二的那年,老大八岁,正是闹腾捣乱的时候。她一个人带俩娃,晚上还能坚持练习半小时的瑜伽。
那个时候,看着一点点大的儿子,就在想,他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后来他长大了,自己也变老了。回忆起那段日子,竟然也觉得十分幸福。
女儿七岁那年,掉牙。隔一会就捂着嘴跑过来告诉你她的牙掉了。有一次,苹果上还卡了一颗她的牙。
儿子小的时候,要安静一些,不过他会破坏所有看到的东西。所有姐姐的娃娃到他手里就会变成一堆废弃物。有一次,他冬天买了一根冰棍,怕回家吃挨骂,就在门外偷偷吃。不料,舌头粘上去了,把他吓哭了。
她发现,所有过去的岁月,全都像渡了一层金黄色的幸福。即使是不幸,在回忆里也充满了幸福感。
中午,她需要去帮隔壁的宋大姐照顾一下屋里的小金毛。宋大姐一家出去旅游了,过年不回来。
溜了一会,她索性决定把小金毛牵到自己家。
晚上,做了三五个菜,她和他用盘子盖着等儿子回来吃。女儿早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今年过年的常驻人口,就是她和他、天天不着家的儿子还有小金毛。
窗外有人提前放烟花。金毛蹲坐着,显然是早已习惯了烟花的动静。她微微笑了,给儿子和老公夹了一些菜,然后看着漫天的色彩,一次又一次照亮了这寂静的夜空。
唯有寂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