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记忆回到初识的时候,你们约见在一个熙熙攘攘的街角,走在路上,话匣子打开了,那么多的共同语言竟然让你们有种多年老友的感觉,女孩的笑容也飞到眼角。
那时,你们彼此之间都是最美好的样子,读书、健身、跳舞,都活在最好的状态。男孩在忙碌之间带着女孩去她没走过的地方,女孩也为男孩做他喜欢的美食。
女孩以为他们之间三观吻合,也是喜欢的人,会永远像王子和公主一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慢慢地,他们走向婚姻。然而,世界上没有一样的原生家庭,自然也没有价值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大男子主义的男孩不做家务,把自己的重心都放在工作和爱好上,所有的家务都是女孩在做,男孩认为这些都是她该做的。男孩好动,女孩好静,但休息的时间,女孩也只得听从男孩安排,跟着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时间久了,生活中的琐碎让女孩没有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了,她不再跳舞,也没时间看书,身材也有点走样。每次吵架之后,都被男孩劝服,又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女孩在这个感情中投入太多,她不敢离开,男孩也看准了这点,更是不会改变。
女孩以为她无法选择,像一只想要逃离牢笼的小鸟一样压抑着,这段爱情让她成为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这是一个平凡女孩的爱情,你是否也觉得有种被束缚的无奈?
02
当我们审视这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会发现女孩的心理界限不清楚,是造成她最终抑郁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她的心理界限模糊,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看似是生活中的琐事挤压了她的时间,其实是对自己生活没有安排,没有目标。
另一方面,她已有的心理界限没有得到尊重,男孩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孩,让女孩认为一些事情是她需要做的,从而女孩的心理界限不断撤退,来满足男孩的期待,也让她的“自我”不断消失,成为了对方设定好的样子。
在生活中,女孩的压抑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但是,我们细想一下,难道她在这段感情中就没有受益吗?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直接面对问题,什么事情都由男孩做主,逃避一些她认为很难的事情,反而是主动交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权。
同样,这样的女孩也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她能够独立生活,从小就有着“贤妻良母”的品质。在最初相处的过程中,她不放心男孩做一些家务事,把照顾男孩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却不知道这是代替男孩做了他该面对的事。
看得出来,他们彼此之间该承担的责任失衡了,都抢走了对方应该承担的一部分责任。男孩太过强调自己对家庭以外事情的责任,女孩也陷入只能有精力处理家庭内部事情的漩涡中。
不难看出,这样的家庭关系恰恰是中国最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然而现代社会,女性独立的崛起,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不亚于男性,这也让这种关系的持续不再适用,只会造成更多的家庭矛盾。
最糟糕的是,女孩认为自己的无法选择,恰恰也是她的选择。是她自己选择放弃梦想,选择压抑的情绪,选择被别人安排的生活。
03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三面柱,分别写着“我很可怜”、“别人很可恶”以及“怎么办”,让前来咨询的人自己选择。
这个女孩鼓起勇气,要选择“怎么办”。究竟怎么改变现在这个恶性循环的状态呢?
有人会告诉女孩,放弃这段感情,重新开始,“天涯何处无芳草”。
但是,放弃这段感情,她真的能逃出这个漩涡吗?对于改变,是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种是外在形式,一种是内在驱动。仅是“离开他”这个外在形式发生改变,女孩在亲密关系中的应对模式这个内在驱动不改变,只会进入另一个相同的“魔咒”。
所以,实现内在驱动的改变,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界限,是必走之路。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的“没有什么比走一条很难的路更能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了。”
首先,要接纳并尊重自己的感受,充分理解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不适感。爱自己,是建立在对自己接纳的基础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相信自己有进步的空间。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承担好对家庭的责任。
然后,要主动表达自己的界限或是期望,既要告诉对方自己不希望的事,也说出自己可以接受的条件和做法。目标的迷茫可能会阻碍对自己界限的划定,或许通过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从时间上做到自我掌控开始。若是对方连你的梦想都不支持,那真的可以考虑是否继续这段关系了。
最后,变“我必须”为“我选择”,变被动为主动,从每一次内心想法上的转变开始,树立起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感。你或许没法转变对方的想法,但不妨来一次角色交换,让另一半也能感受到对家务承担的责任,通过沟通、体验,让彼此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更平衡。
当然,你的情绪也是可以选择的。“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开心一点?”深层次追究一下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或许是自责造成的,看到对方在进步,而自己在迷茫中碌碌无为,内心的自责压抑着自己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爱人之间确实需要平衡,但是爱情里面没有一杆秤,难免会有点倾斜,若是总在计较,终会两败俱伤。
愿意一起成长的情侣,是会不断完善并尊重彼此心理界限的,是那种我的人生规划中有你的自信,而不是我的生命中只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