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他的“高考指南”

作者: 大老振读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11:32 被阅读385次
大老振读经典原创

对于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而言,谁没有手拿《掌宝》、头顶《龙门》、脚踏《三维》、怀抱《53》、魂牵《百炼钢》的经历?

这些教辅书,让考生们爱时视之如珍宝,恨时弃之如敝履,一考试完立刻扔到墙角,连多看它一眼的心情都没有。

可是唐朝时有一个考生,他参加高考时一边复习一边自己编教辅,考生们都争相购买,而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他当时写的这本“高考指南”。

一千多年了呀,厉害了word 哥!

01

这个人就是白居易。

他从小就是个神童,六个月大的时候,妈妈抱着他在屏风旁玩耍,指着上面的字一一告诉他读音,谁知道一天妈妈开玩笑地问他哪个字是“之”,他居然伸出小手去指屏风上的“之”字。妈妈惊呆了,又问他“无”在哪里,他居然又指对了!

妈妈连着问了他好多回,他都能指对。成语库里有个词叫“略识之无”,现在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怎么样?知道它的来历了吧?

这可真是天生的“别人家的孩子”呀!

五岁,开始写诗,他写的“华山诗”中有一句“群山我为大,更无白云齐”,简直令人惊掉下巴,此后,“神童”的称呼代替了他的名字。

九岁,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摇头晃脑的背诗的时候,他已经精通诗歌的声律了。

后来北方发生叛乱,居住在河南新郑的小居易被父亲送往江南吴中避难。他十五岁的时候,给在徐州的哥哥写了一封信——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这不是一首诗吗,怎么说是信呢?对于一个被称为“诗魔”的人而言,连日常对话都想用诗来表达,更何况是家书乎!

它想表达的其实就两个字:想家。

这首诗迅速被传唱开来。

十七岁,白居易只身一人来到长安。

在唐朝,要想做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干谒,就是拜访权贵,得到他们的推荐,二是参加科举考试。

白居易先走的第一条路。他带着诗去拜访当时的大诗人顾况。顾况一听“白居易”这个名字就笑了,他想逗逗这个小伙子:“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呀”!

年轻人,你以为帝都是好闯的吗?物价很高啊,你居然叫“居易”,你知道长安的房租有多贵吗?

白居易没有说话,只是恭恭敬敬双手奉上自己写的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完大吃一惊,抬头看白居易:“你今年多大?”

“十七。”

这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啊!顾况长叹一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后来的事实证明,白居易的确很厉害,日本仁明天皇从唐朝商人那里看到白居易写的诗,视若珍宝,爱不释手,每天放在枕边读一两首才入睡。他交代使者,只要白居易写出了新诗,他不惜重金第一时间购买!

有学者研究,日本平安时代问世的《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有多处引用白居易的诗歌。而周围其他一些小国家也都遍布白居易的粉丝,契丹人甚至在上早朝的时候要先朗诵白居易的诗歌,然后再议事。

这场景像不像我们很多公司开早会?

领导先喊一句:早上好!

员工大声回答:好!很好!非常好!越来越好!明天会更好!

皇上先喊一句:白居易!

朝臣们大声回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哈哈,这场景,真壮观!

不过白居易虽然在长安一鸣惊人,但是并没有得到推荐,所以他回家老老实实地准备考试去了。

02

白居易回到家中闭门苦读,中间因为经历了父亲去世的打击,生活困窘,连吃饭都没有保证,“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是他对那段生活的描绘。

终于,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他再次踏入京城长安。这次他一举中得进士,名列第四。放榜之后,宰相要亲自接见新科进士,这是何等的荣耀呀!

他们去慈恩寺,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白居易非常得意地写下了: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二十九岁还“最少年”?有没有搞错?

当然没有。

你知道唐朝的考试有多难吗?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类:一类叫常科,一类叫制科。

“常科”就是每年都会分期举行的考试,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种。

“明经”主要考记忆力,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填空啊、简答啊之类的,考的内容吧,也就十几本经书而已,分为大经、中经、小经。大经是《礼记》、《左传》,中经是《诗经》、《周礼》、《仪礼》,小经是《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从这九本里面抽查。

哦对了,还有两本必考的经书是《孝经》和《论语》。

天哪,你确定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对啊,这只是一盘小菜,大餐在后面呢!

再来说“进士”考试,它的考试内容有五十多种,范围涵盖了经书、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甚至还有一些道家的文化。

怪不得当时流传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五十岁能考上进士都算是年轻的了!白居易那年“才”二十九岁嘛!更何况那么多考生,包括考了很多年的复读生,只录取十七个人,他一次就考上了,还不能得意一下?

孟郊有句诗,不比白居易更嘚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比之下,白居易已经算是很低调的了。他一帆风顺地连过“县试”、“州试”和“进士”三道大关,可谓是“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了。

不过考上进士并不意味着可以就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一次选拔考试,这个考试非常严格,想当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考了四次才通过。

白居易精心准备,他把复习提纲总结成一本笔记,这本笔记被同学拿走抄写,没想到好多考生都来要,干脆印刷出来,叫做《百道判》,居然成了应试者的范文了。

白居易不知道自己的复习笔记还有这功能,不但自己考上了国家图书管理员这个公务员,还交了一个一辈子的好朋友元稹,就是写《莺莺传》的那个,他就是复习了白居易的提纲通过了这次选拔考试。

白居易尝到了甜头,原来一边复习一边编写复习笔记是个很有收获的事情啊!一来可以帮助自己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二来卖笔记的钱也可以补贴家用呢!

于是,他决定在“制科”考试前好好复习,编写一本最新、最全、最实用的“高考指南”!

03

前面说过唐朝的考试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科”、一类是“制科”。

“制科”是皇帝临时举行的考试。唐朝那时经历了“安史之乱”已经由盛转衰,唐宪宗李纯下决心要革新政治,朝廷需要大量人才,随时都会举行“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最重要的项目是“试策”,就是针对皇帝的提问,做出自己的对策。

所有的考生都跃跃欲试,这个考试一旦成功,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官职了,这要少奋斗多少年啊!

白居易那时的校书郎三年任期已满,正好赋闲在家,他约好友元稹和他一起准备这次考试,元稹欣然同意。

贞元二十年(805年)春,他们住进了长安附近的华阳观中,开始为考试做准备。

之所以选择华阳观,是因为这里环境清幽,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名为《永崇里观居》的诗,里面有这样几句: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没有人语扰、又无车马喧,自然是复习备考的好去处。

他们绞尽脑汁猜题,而且把皇帝有可能问的问题全部列出来,然后一一准备对策。白居易为这些问题准备了七十五篇策目,把它编成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策林》。

在《策林序》里,有这样一句话:“退居于上都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

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当了一年多的宅男,就是为了猜题!啧啧,这份用功劲儿,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资深学霸呀!

这本《策林》,不但内容全面,而且文辞华美,很快就作为最权威的教辅读物流传开来。

也许有人会说,教辅读物嘛,终究摆脱不了被扔到墙角、然后当做垃圾卖掉的命运。

可白居易的这本《策林》生命力还挺顽强,因为除了“考试”这个功利性的目的之外,白居易是认认真真地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不然他后来怎么会提出振聋发聩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不然他怎么又会被人称为“诗王”?

这本唐代的“高考指南”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刑法、吏治、风俗、礼乐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甚至他还提出怎么对待“养老”问题、怎么对待“盗贼”问题,还强烈反对“厚葬”,在那样一个很重视人死后归宿的封建社会,提出厚葬是伤财力、败礼法的行为,这种思想还挺超前的。

他这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那就是重振大唐雄威!

看到了吧?什么叫胸怀!直到现在,他的很多主张还在被人提倡,他的这本《策林》,还不断地有人研究。

当然,经过这么充分地准备,在白居易三十五岁的元和元年(806年)夏天,皇帝举行了一次“制科”考试,白居易又一次中第,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十年之间,三登科第”。

白居易心里呀,那个美了美了美了醉了醉了醉了——

然而,然而,然而……

和他一起考中的元稹考了个甲等,被召入宫中担任左拾遗,而编出一流教辅读物“高考指南”的白居易,因为他在考试时“语言太过直接,不合圣意”只考了个乙等,被分配到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周至县做县尉去了。

好尴尬呀word哥!

【转载请标明作者、公众号及ID】

相关文章

  • 白居易和他的“高考指南”

    对于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而言,谁没有手拿《掌宝》、头顶《龙门》、脚踏《三维》、怀抱《53》、魂牵《百炼钢》的经历? ...

  • 白居易和他的长恨歌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河南新郑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我们熟知的白乐天,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从小我们...

  • 这七个字的秘诀是高考期间家长要做的

    高考又来了,考生的家长们进入了全家动员,临战状态的自媒体有各种指南比如高考食谱,高考营养。高考保健品,高考休息方式...

  • 【南怀瑾老师】白居易享福一生的道理

    白居易享福一生的道理 本文摘录自 《老子他说》 白居易的一生,学问好,名气大,官位亦很高,留名后世,没有人能够和他...

  • {成人高考}报名指南

    {成人高考}报名指南 免费咨询vx:13577048096或call:13577048096 成人高考是国家终生教...

  • 白居易的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星河流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 片段式记忆 - 关于专业的选择

    时间回到2011年高考前的日子,我们每个人会提前拿到一本高考指南还是什么指南的书,书上会有每所院校对每个省的开放专...

  • 给高考毕业生的大学进阶指南

    《给高考毕业生的大学进阶指南》 文/时代机器 有人说,高考是划分人生十八岁的阶...

  • 2018-01-29

    {成人高考}报名指南 详情可咨询:vx或call:18725121160段老师 成人高考简介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

  • 高考备考指南

    高考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是考生成长与评价的分水岭,那么考生在这个阶段有些焦虑不安是很正常的。 那么在这个阶段,可以注...

网友评论

  • 幸福柠檬树:没事就看你的文章,风格幽默,还能学到不少知识:grin:
    大老振读经典:@夜雨醉秋风 那就多来坐坐。:blush:
  • 暖芒:三贤故里下邽镇,乐天曾居下太庄。
    富美临渭宜居游,八省通衢陇海穿。
  • 黄青海:“谁没有手拿《掌宝》、头顶《龙门》、脚踏《三维》、怀抱《53》、魂牵《百炼钢》的经历?”我没有~只知道《三年模拟五年高考》
  • 齐欢欢:不错很好👍白居易和我是老乡
  • 一首情诗:一口气看了你的好几篇文章,看完有一种由内向外的通透感,很棒,我会持续关注,一直支持你!
    大老振读经典:@一首情诗 谢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这里的文章放的晚。
  • 狷狂三斧:这么有意思的文,怎么没人看?很棒!
    大老振读经典:@狷狂三斧 也不能这么理解吧,鸡汤文的流行,说明了现代的人精神太空虚,需要鸡汤。存在即合理。
    狷狂三斧:@大老振读经典 世风日下
    大老振读经典:@狷狂三斧 当时投稿到首页,结果不小心撤回了,再投就投不出去了。再说,简书的历史文很没有地位的,这里是鸡汤和干货的天下。
  • 樽前邀月:光看标题就很有意思!
    大老振读经典:@樽前邀月 😄
  • c692b308a049:好多人都说元稹是个渣男
    大老振读经典:@热刺GylfiSigurdss 是啊!大渣男!不好写啊!
  • 20e6dd18a7b2:不喜欢元稹←_←
    大老振读经典:@露狸 😘
    20e6dd18a7b2: @大老振读经典 握手😘😘
    大老振读经典:@露狸 我也不喜欢元稹

本文标题:白居易和他的“高考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iv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