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拿动物开涮,是谁这么逗?恭喜你答对了,他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在后世文人心中光芒万丈的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明里暗里不知道给老韩点了多少个赞,夸他拯救了祖宗八代的文风;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说他“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事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翻译过来就是“天啦!老韩写文章、为人处世人人都服气,江湖口碑好得很。”
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提倡“文以载道”,他的《师说》《马说》《进学解》《原道》《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以及《柳子厚墓志铭》都是那样脍炙人口,读后令人拍手称赞。
可是,你能想到吗?被称为“百代文宗”的老韩,居然写了不少很逗的诗文,准保你读完瞠目结舌、惊掉下巴。
01
老韩最逗的一个表现是:不顺利,就拿动物开涮。
韩愈生于大历三年(768),亲人死得早,是嫂子把他抚养长大。20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25岁,考了三次都没考上。求此刻韩愈的心理阴影面积……
于是,韩愈只好按照当时的规则,给当时的名人写信,信的中心很明确:求举荐。
在其中一封名为《应科目时与人书》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
天池之滨,大江之渀(bèn),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麟凡介之品汇匹俦(chóu)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在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兽存在。它可不是一般的小鱼小虾可以比得上的,要是让它得了水,呼风唤雨、上天入地,那都不是事儿。
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但是这个家伙的抱负和一般动物不同,它会说:“就算是烂死在泥沙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那可不是我的志向。”
今又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现在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抬头叫一声试试,不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可怜它的处境,在举手投足之间把它转移到水里边?
不用说,韩愈笔下的这个怪兽,就是传说中的龙。现在龙困在烂泥里出不来,就发挥不了威力,但是它又不想低下它高贵的头去求人,于是天天趴在那里叫唤。
这龙就是指韩愈自己?没错,韩愈心里正是这么想的。
所以,尽管这封信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言优美,还创造了“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举手投足”三个成语,韩愈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估计收信人心里想:你还只是个怪兽就这么目中无人,要是我真把你弄水里去,你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起来,那还得了?你还是在烂泥里待着吧!
再求此刻韩愈的心理阴影面积。
贞元八年(792),韩愈第四次考试考中了进士。因为这次科考考中的二十三名进士,日后都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被称为“龙虎榜”。
“怪兽”终于靠自己的本事扑腾到水里来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了吧?急什么,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若想从进士到中央部门,还要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才行,这期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次,韩愈又是考了三次没考上。比他年龄小的刘禹锡、柳宗元,则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求此刻韩愈的心理阴影面积。
眼见得自己已经奔三了,生计都成问题,他连着给当时的宰相修书三封,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以解燃眉之急。
这次又是石沉大海。
那就只好“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吧,韩愈选择暂时离开长安,结束他“西漂”的凄惨生活,回老家去。
在回去的路上,恰好看到一群人耀武扬威地从他面前经过。前面有人手提两只鸟笼,原来这是给唐德宗进贡的御鸟。
擦肩而过的时候,韩愈似乎看到那只梳理着羽毛的白鹦鹉脸上写着骄傲,而那只白八哥正翻着白眼瞪着自己,目光中充满了不屑。真是人不如鸟……
愤怒的韩愈提笔写下了一篇文章——《感二鸟赋》,告诉世人:
此刻,老韩心里的阴影面积,很大,很大!
薄春雨 鹦鹉02
老韩很逗的第二个表现是:顺利了,还拿动物开涮。
韩愈后来被徐州泗濠节度使召入幕府当办公室主任。虽说不是中央级别的官员,但好歹也算是地方正式编制。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韩愈欢天喜地地上班去了,结果一看到看门老大爷递给他的考勤表就傻眼了。
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
这就是说,凌晨三点钟就要签到,九点下班,中午休息六个小时,下午三点钟又来签到,晚上七点下班,且“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韩愈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找了个假工作。这也太变态了吧?
于是,他给领导写信。信的内容自然都是“我们需要人性化管理,这样耗时间效率低”等,但如果只有这些,那还叫韩愈吗?
他告诉领导:“我之所以提建议,并非出自私心,因为我是忠臣,我心中装着道义,你要是不听,那就是你不尊重道义,不尊重道义就是不忠君,所以我的建议你必须得听。”
不回信,是最大的涵养。韩愈的领导就很有涵养。
韩愈心里有点小受伤:怎么我给谁写信都不回?我可是人才啊!于是,他一口气写了4篇杂说,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龙说》写出来后,引起的反响不大,看来“龙”不是他的吉祥物。那就换,写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篇《马说》写出来后,立刻被传阅开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议论千里马的伯乐在哪里。在这个以“诗”为谈资的时代,一篇文章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还真是不多见。
韩愈是不会搬着小板凳坐在那里,等着伯乐来发现他的,他一定要大声叫,把伯乐给招来,然后告诉他:“看清楚了,我就是千里马!”
徐悲鸿 千里马不过,当他一路走来,从幕府出来做四门学博士、再做监察御史,然后做到中书舍人,可以为皇帝草拟诏书的时候,已经49岁了。
这下可算是顺利了,不会再拿动物开涮了吧?怎么可能!韩愈在此期间给他的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这次他炯炯的目光盯上了鲸鱼。
原来,有一位叫刘师服的朋友请韩愈吃饭。刘师服——刘师傅?这位先生名字起的真有个性,韩愈给他写诗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他牙口好,喜欢吃肉和硬东西,这让才45岁就掉了好几颗牙的韩愈相当羡慕。
有亲笔诗《赠刘师服》为证: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戳。
我今牙豁落齿多,所存十余皆兀臲(niè)。
如刀戳?这是什么牙?怪不得说“牙好,胃口就好”。韩愈别说“如刀戳”了,剩下来的这十几颗牙齿也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弃他而去。
韩愈感慨了一句,然后约老刘一起到东海钓鱼去:
巨缗东钓尚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鲸鱼?!韩老师,你确定要吃它?
03
老韩自从遇上伯乐之后,就经常出差跑长途,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少了许多。
想媳妇儿了怎么办?拿动物开涮啊,这可是老韩的拿手本领!
他一连写了三首《青青水中蒲》,其中第一首是这样的: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这不是“思妇诗”吗?是那个方头大脸、身材胖胖的韩愈写的?
对,这叫“视角换位”。明明自己很想念媳妇儿,却偏偏模仿媳妇儿的口吻来说她很想念自己。不过,这种写法在唐朝很流行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经写过这种诗。
然而,这可是韩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整天很严肃地给你讲道理的那个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现在写“咱俩是两条鱼,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也太颠覆人的三观了吧?
关于韩愈和他的妻子,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贞元六年(790)清明节,韩愈22岁。他那年回老家河阳(今河南孟州)祭扫韩家老坟,奉上司命,路过洛阳去拜访上司的一个熟人叫卢贻。结果,韩愈到了以后,卢贻刚巧死了,家里正在办丧事。
打听清楚后,知道卢贻因为他的顶头上司谋求私利,强谏不成,反被革职。他性情刚烈,回来后竟吐血而亡。
世上竟有人为国事民生得罪上司,呕心沥血、宁折不屈?韩愈忽然觉得自己虽未和卢老爷谋面,却如同知己一般,他在灵堂前放声大哭。
卢家人从来没有见过韩愈,见他如此悲恸,心中都感动不已。卢夫人命女儿拿来巾帕给韩愈拭泪,韩愈接过巾帕的刹那和卢小姐四目相对……这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了吧?
就这样,韩愈给自己哭来了个媳妇儿,他们婚后生育了八个儿女。
韩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依然表现得很逗。教育孩子嘛,很简单,动物出马,一个顶俩!
韩愈曾经在儿子读书时写过一首诗,叫《符读书城南》,其中有这样几句: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
意思就是,孩子们,你们好好学习吧,不然小的时候差别不大,到三十岁的时候可就云泥有别了,学习好就能变龙,学习不好只能做猪。
成语“一龙一猪”就是这么个来历?
韩愈的儿子看了这首诗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
凭什么你和我妈是两条自由自在的鱼,我们不好好学习就要变猪?
04
韩愈爱拿动物开涮的本性,终于要大爆发了,他这次的对象是——唐宪宗!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官吏贪婪成为唐中期三大顽疾。
唐宪宗接手这个烂摊子后,心里想:“即使上天给了我一副烂牌,我也依然要把它打好。”
上天马上给他发了一张大烂牌: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等不及皇帝任命的诏书就走马上任,还切断江南向朝廷的进贡之路,坐收税赋,简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宰相武元衡力主调九州兵马集中兵力一举歼灭吴元济,可是还不等唐宪宗这边做出决断,就被吴元济派来的人暗杀了。坚决支持武元衡的御史中丞裴度,也在这次暗杀事件中身受重伤。
太猖狂了!韩愈听说这件事,立刻热血喷张,他恨不得立刻就穿上铠甲、骑上骏马、奔赴战场。不过,他可不是当年那个写《马说》的小愤青了,他知道——
只有激情没有理智,事情不可能成功;只有理智没有激情,无法把事情做到完美。
他非常清楚,文官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两件很有利的武器:一个是嘴、一个是笔。
嘴经常会闯祸,这是文人的通病。白居易被贬官了,就是因为“嘴”。他平时说话前爱先说三个字:你错了。韩愈劝说过他多次,不要总那么自以为是,白居易听从了他的建议,他这次说了四个字:陛下错了。
韩愈为避免自己的嘴巴闯祸,写了一篇长长的《论淮西事宜状》呈现给皇帝。
唐宪宗正在头疼,见到这篇又摆事实、又讲道理、又有方案、又有策略的军事报告,一拍龙椅,咬着牙说了一个字:打!
元和十二年(817)七月下旬,宪宗出牌了——裴度为总指挥,韩愈做参谋长。
中间发生了一件事,意外地发现韩愈竟然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那时,战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韩愈经过多方勘察巡视后,知道吴元济把精兵均投入到郾城方向,而老巢蔡州却兵力空虚,因此他向裴度提出建议,请以精兵三千奇袭蔡州。
裴度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立刻派名将李愬(shuò)领兵前往蔡州。韩愈建议:你派别人去?这哥们儿估计又要写信了,他那大道理准能把你讲晕!
谁曾想,他此刻竟心情愉快地和同僚玩起了联句作诗的游戏!
在这首长达1000字的《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里,被韩愈点名的动物分别有:乌鸦、鹳(guàn)、喜鹊、乌龟、野马、野鸡(雉)、仙鹤、老虎、豹子、狗、羊、老鹰、鹯(zhān 猛禽名)、麻雀、龙、麒麟、蚕、狐狸、马……
韩老师,这是在打仗呢,你这是要逛动物园的节奏吗?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却非常高,清人方世举说:“郾城联句,吉凶先见”,还有《韩公行状》《资治通鉴》的记载都不约而同地惊呼:韩愈,你是预言大师吗?战争的结局和这首诗的预测分毫不差!
经这关键性一战,吴元济被活捉,淮西四年征伐完美收工。
得意洋洋的老韩给唐宪宗吟了一首诗:
过鸿沟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唐宪宗喝着韩愈发明的胡辣汤,满头大汗,他心想:吴元济家里居然藏了那么多从西域带来的胡椒?这老韩也忒有才了,竟然想起来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和牛肉、豆腐丝同煮,给将士御寒。老韩,你可真是朕的千里马呀!
05
韩愈是唐宪宗的“千里马”,唐宪宗就是韩愈的“伯乐”。然而,这次“千里马”踢了“伯乐”一脚,“伯乐”生气了。
事情是这样的:元和十四年(819)春,痴信佛法的唐宪宗要迎法门寺所藏佛骨舍利子,与佛祖亲密接触。韩愈是儒家学说强有力的推行者,他坚决阻止,给唐宪宗上了一封措辞激烈的《论佛骨表》。
文章里说,凡是不信佛的,国运又长国君寿命又高;信佛以后,皇帝做不了几年就over了。
把唐宪宗气的,你这是咒我死吗韩愈?结果这篇表文没看完,就直接把韩愈“夕贬潮州路八千”了。
韩愈呀韩愈,何为“愈”?进取超越胜出也。字退之,何意也?
《论语·先进》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你那么尊崇儒学,儒家的中庸之道你都没有学会吗?
以退为进,进退有据,互为表里,稳中求胜。
唐宪宗是皇帝,而且还是个好皇帝,就是他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书写了唐朝的最后一次辉煌——元和中兴。可他首先也是人,他也会犯错误,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后悔也晚了,一辈子就这破脾气,不平则鸣,这下可好了,你鸣吧,一下子贬官到八千里之外的潮州去了吧?
那里潮湿燥热多瘴气,韩愈认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过秦岭的时候给赶来送他的侄孙韩湘写了一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嘱咐他“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又是何苦呢?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韩愈后来想明白这个道理,是得到潮州一个著名高僧大颠和尚的点化:
有益即是佛,无益即是魔。
韩愈深有感触,儒家讲究“独善其身”,佛家提倡“与人为善”,都在于一个“善”字。
就在韩愈想着要怎样“与人为善”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群“来者不善”的鳄鱼。
这些鳄鱼非常张狂,经常祸害附近百姓,吃了不少牲口,甚至还威胁到了人的生命安全。韩愈一听,这还了得!平常都是我拿你们开涮,今儿你们要来找我的茬儿,以为我是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我要写信!于是,全城的老百姓都出动了,看韩愈站在一个大高台上对着鳄鱼高声朗诵《致鳄鱼的一封公开信》,心里面充满了澎湃的崇拜,从京城里来的官水平就是高——
祭鳄鱼文
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知曰:
……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在这封信里,韩愈先礼后兵,先送鳄鱼一只羊、一头猪,然后给它们指明一条出路:去南海吧。再告知搬家的最后期限,最后说:不搬家,格杀勿论!
据说读完《祭鳄鱼文》的当晚,便下了一场大暴雨,第二天雨过天晴,人们惊奇地发现:鳄鱼不见了,它们真的搬走了。
一生拿动物开涮的韩愈,达到了最高境界:动物听懂他说话了。
06
最后一次表现得很逗,是在前去平定叛乱的路上。那时,宪宗因误食金丹驾崩,新皇穆宗即位,韩愈并没有死在潮州,他在那里只待了八个月。
长庆元年,幽州、镇州发生兵乱,兵部侍郎韩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使命。
走到半路,被穆宗派来的人追上,要他回去。穆宗怕他被凶残的叛军砍成肉泥,他损失的不但是一位文坛领袖,而且还是一匹无比珍贵的千里马。
真正的千里马从来不会因为伯乐的离开而停止自己奔跑的脚步。
韩愈没有回去,使者转达了他当时说的话,穆宗听后泪花闪烁:
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好友裴度在路上等着韩愈,一见到韩愈,他就使劲儿拍着韩愈的肩膀说:唯有勇哉韩夫子,敢向刀丛觅诗还。
韩愈已经53岁了,听了这句诗立刻觉得自己变成了小伙子。不知怎么他忽然想起了当年的白鹦鹉和白八哥,它们傲慢的眼神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他笑了,立刻回了裴度一首七绝: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相公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是的,他从千里马变成了一只鸟,飞到叛军队伍里,傲视群匪。不费一兵一卒,仅靠三寸不烂之舌,瓦解了叛军,解除了威胁,胜利而归。
裴度非常欣赏韩愈,他们是政治上的朋友,可是他永远理解不了韩愈写的那些在他看来乱七八糟的诗文。
同时代的柳宗元和韩愈政见不同,但是韩愈写的文字,他懂。
裴度不知道韩愈什么家禽猛兽甚至妖魔鬼怪都能往诗文里写,有篇叫《毛颖传》的文章,韩愈在文中变成了一支毛笔。还有篇《送穷文》,韩愈在文中和五个穷鬼对话。
送穷图柳宗元却很喜欢,他知道这是韩愈在为推行他的“古文运动”尝试各种写作方式,他连写情诗都在模仿“诗经”“古诗十九首”的风格,他的创新能力让柳宗元由衷地佩服;
裴度知道,潮州的鳄鱼之所以迁移走了,并不是因为他的那篇装神弄鬼的文章,而是因为他带领当地的老百姓疏通水道,沼泽变成了良田,鳄鱼没有了生存的环境。
柳宗元也知道,韩愈不过是借《祭鳄鱼文》来痛斥当时的贪官污吏。
政治家看到的是韩愈杰出的政治才能,文学家看到的是韩愈高超的文学能力。
所以,韩愈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
但是有一点他们俩的看法是相同的:韩愈是一个认准目标、绝不回头的人!
他要推行“古文运动”,就身体力行,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他要强调老师的作用,就“抗颜为师”,不管别人的白眼和唾沫星子;他要反对佛教,就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哪怕知道前方是刀山火海也要向前闯;他要儒家兴邦,走到哪里就把儒家文化的种子播种到哪里,他去潮州之前,那里只出过三个进士,他走之后,到北宋时进士的数量已超过百人……
原来,韩愈的“逗”,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品。
长庆四年十二月初二(公元825年1月25日)凌晨,韩愈卒,享年五十七岁,他的谥号是“文”,世称韩文公。
《新唐书·韩愈传》评价说:“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是啊,韩愈之后,百代推崇,他的光芒如星斗辉耀神州。
他的铁杆粉丝苏轼在潮州写的那篇《潮州韩文公庙碑》里的评价应该最为全面: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然而,所有人的评价其实都不抵他自己的一句心里话: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
文如其人,见字如面。他不羁、他狂放、他逗比,然而他用独特的方式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转载请简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