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儿童成长教育婚姻育儿
《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感2:青春期叛逆正常

《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感2:青春期叛逆正常

作者: 蔷薇绽放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22:54 被阅读30次
    文|蔷薇绽放

    我之所以又翻看《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这本书,是因为内心深处有些迷茫,或者说有些不知所措——大多数时候乖巧懂事的儿子,现在因为临近青春叛逆期,或者说已经开始了青春叛逆期,种种言行举止让我有些抓狂,分分钟有控制不住自己家暴之心的感觉。

    这不是我,也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只有在心中默念:不行,不能这样做,冲动是魔鬼!书上不说了吗?家暴只能代表父母的无能,让事情越来越糟,并无利于处理矛盾。还好,我暂时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小火山,思量——还是得赶紧找寻良策,于是便埋头进入了这书中的世界去寻求真经。

    书中说:在孩子的性格形成过程中,有两个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时期被称为“水泥期”,是孩子情商与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是“潮湿的水泥期”,大概在孩子3—6岁,孩子80—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偶买噶!怪不得人们都说:三岁看老啊。天哪,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要是能早些看到并读通这本书,不就可以塑造儿子好的性格、情商?

    不说废话。第二个时期被称为“正在凝固的水泥期”,大多在孩子7—12岁,此时需要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决策能力和压力处理及解决冲突的能力。也是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产生了更强的独立欲望,不仅在行为上想要挣脱父母的管束,而且在思想上也开始对父母产生了怀疑,不再把父母的话当作生活中唯一的标准。我现在真是深受其害呀!

    这两个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水泥期”,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此时并没有固定,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很好地接受孩子发出的心理信号,正常看待它,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并进一步养成好性格、高情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此时,我只能对此书深情地说一句“相见恨晚、相知太迟”啊!

    《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感2:青春期叛逆正常

    通过这次读书,针对儿子目前总是想对着干的情况,结合书中知识和实际经验,我整理了以下几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1.内心明确孩子临近青春期,总是喜欢和父母对着干种种叛逆的表现是正常的,他只是想向我们宣告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作为家长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一副天要塌了的样子,沉着方能理智,理智才能对症下药。2.对于孩子提出个别非常荒唐的要求,只要不违法犯罪,要尽可能地答应他,以在心理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切忌武力和威胁。

    3.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说话的语气——用像朋友一样提建议的态度。我们对孩子温柔以待,孩子也会性格温和。这一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是个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但效果确实很明显。需要注意,学会运用心理法则:80/20法则——在与孩子的十句对话中至少有八句应该是关心、理解、赞同孩子情绪的对话,而剩下的两句可以是传达父母价值观的对话,与单纯说教相比,孩子更喜欢一个小故事传达一个大道理;低声效应——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使用较低的声音要比使用较高的声音效果更好,而且越是批评、呵斥的话题,就越应该以低于平日的声调来讲。

    4.确保高质量的陪伴。如果时间不能够保证,就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关怀的时候,他的情绪会变得稳定,自信心也会持续增长。5.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孩子有说话的权利,妈妈才有听话的机会。当孩子说话的时候,妈妈无论有多忙,一定要温柔地注视着孩子,不要随意插嘴,让孩子能够完整地发表他的观点。这样,孩子遇到事情才会乐于向父母倾诉,同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对孩子的观点不妄下定论,直到确定自己完全理解清楚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以上几点,经过近期实践,效果立竿见影,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重趋和谐。我想:我们为人父母者,大多数时候是很清醒,也知道处理关系该怎么做,但总难免有当局者迷的时候。当我们身处迷局,不知道该如何自处时,一本好书可以说是我们最忠实的良师益友——它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清醒头脑,理清头绪,帮助我们从经验里、从书中、从思考里找寻良策,最终重拾和谐的关系。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感2:青春期叛逆正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mr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