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摄影师阿布
万众一心抬龙舟.jpg
“咚”一声巨响,小汽车拍电影般腾空而起半尺高,直直飞出几米后,“扑通”落地,“嚓嚓嚓……”朝前滑了几米就稳了。“啊……”两名乘客齐声惊呼。我没有犹豫,继续向前。
拍摄上图的经过,至今记忆犹新。
照片是在另外一个区的大江边拍摄的。端午节前,当地的村民都要挖开淤泥,把埋在里面防腐的几条大龙舟起出来,刷洗干净,再经村里的河涌划到大江堤外。几十人上阵,齐心协力抬起大龙舟,翻过江堤,放入大江,天天操练,备战端午节当天的龙舟赛。
抬龙舟场景壮观,气氛热烈,从前有现场照片在外面获过奖,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摄影发烧友蜂拥而来拍摄。
我那次去迟到了。路上有点塞,还要绕两个弯,捎上另外两个朋友,又耽误了一会儿。掐时间肯定要晚了,更加心急火燎。一有机会就加油狂奔,下高速上江堤,还是没收油门继续冲。
江堤有四米宽,上面是平坦的砂石路面,没铺水泥。狂奔中拐过一道小弯,眼前突然冒出一道小土坎。土坎只有十公分高,横跨江堤,显然是农民开沟埋水管盖的土。急刹车是不行的,砂石路本来就有些滑,这可是高高的江堤,如果刹死了,一旦侧滑问题就大了。我硬着头皮,勉强踩了一脚刹车就松开,双手抱紧了方向盘。
“咚”“扑通”“嚓嚓嚓……”“啊……”
离村子一公里外就听到锣鼓喧天。一溜溜的村民忙进忙出,正在把刷干净的龙舟往河涌里放。原来他们的活动也延迟了,所以我们刚刚好赶上。其他摄影师们早到了一大片,正在村里四处出没。啥也不说了,我们赶紧拎出相机开工。
鼓点声越来越紧。龙舟排成一溜,往江堤脚下划去。抬船划船的有100多位村民,摄影师们这会儿聚成堆儿粗一看,比干活的人都多。这种场景现在不少见了,广东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多,但人气有时不旺,这时就会看到拿镜头的人比本村围观的还多。
第一条龙舟被抬出了河道。几十名男女踩着老师傅的鼓点,高举龙舟上了江堤。摄影师们骚动起来,一窝蜂地跟在龙舟后边狂摁快门。这个场景要用超广镜头或者鱼眼镜拍摄才更有冲击力。如果相机不带超广或鱼眼镜头,就只能跟在别的摄影师后面拍屁股了。
有的摄影师怕被别人挡镜头,跟拍得越来越近。结果就被框到了别人的镜头里。大家竞相靠前,照片就都毁掉了。
第二条船快要上岸了。有明白人在江堤脚下大声喝道:“等一下再拍时,大家都保持离船五米以上距离,要不然我们都白忙,都没得好片拍。贵在自觉哈。”
第二条船又抬起来了。这次摄影师们一开始还能够遵守约定,保持在龙舟后面排成线猛按快门。我也趁着机会抢到了这唯一干净一点的照片。
稍过一阵子,有人就忍不住往前跑了。队形大乱,还有人不听劝,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地随便闯。镜头里全方位地出现了镜头和摄影马甲。若是论作品的话,这基本上也就都成废片了。
后来我没去凑过热闹。下一年时,市面上流行一种三米长的铁杆,可以把相机高高举起,通过手上的监视器取景,用遥控线控制拍摄。听说这年抬龙舟的照片里都收进了一堆铁杆和相机。
再下一年,无人机拍摄初露锋芒,几乎每人的镜头里都会收进一架时高时低的无人机。
再往后,我的摄影圈朋友们几乎人手一架无人机。听说抬龙舟现场,满天的无人机好不热闹。只是,再没有见过更精彩的照片问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