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什锦海纳百川,不拒细流简友广场
现代欧洲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之《美学》

现代欧洲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之《美学》

作者: 别具一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24-06-25 16:41 被阅读0次

现代欧洲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之《美学》

从事哲学研究之前,克罗齐研究的是历史和文学,因此,他的哲学兴趣自然而然地浸染了各种批判和美学问题。

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最杰出的当属《美学》(1902)。相比形而上学和科学,他更喜欢艺术:科学给予我们实用工具,而艺术给予我们美的享受;科学将我们带离个体和真实,使我们进入一个日益精确的抽象世界,直至我们陷人种种重要但不切实际的结论之中(比如爱因斯坦的科学);而艺术则将我们直接带到某一特定的个体或某一独特的事实面前,将我们直接带往以具体个体为形式的哲学共相。

“知识有两种形式:直觉性知识和逻辑性知识;通过想象获得的知识和通过理性获得的知识,个体的知识和普遍的知识,关于个体事物的知识和关于个体事物间关系的知识,想象的产物和概念的产物。”

且,艺术来源于想象力。

“在艺术的王国里,想象是唯一的统治者、唯一的财富。在这里,客体既无须分类,也不必被区分为真实或想象,既不认证,也不限定,它对客体进行感知和展示——这便是艺术的全部。”

因为想象先于思考,且对思考来说,想象必不可少,因此,人类的艺术活动,或者说形成想象的活动先于逻辑活动——或者说先于形成概念的活动。

因为,早在学会推理之前,只要能想象,人人都是艺术家。

伟大的艺术家深知这一点。

米开朗基罗说:“画画不是用手,而是用脑。”

达·芬奇也曾写道:“对那些拥有高贵天分的人来说,他们的外在活动越少,从事发明创造时的大脑活跃度便越强。”

这位伟大的画家有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他受修道院院长指派画《最后的晚餐》,连续几天,他一动不动地坐在空白的画布前,这让院长很不高兴,不断催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干活;后来,作为报复,达·芬奇以这位院长为形象,塑造了《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形象。

这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艺术家看似无所作为,其实在紧张地构思着最能表达心中主题的完美意象。

艺术需要一种直觉,这种直觉不含任何神秘的洞察力,它包含的是无瑕的视觉、完整的感知以及充分的想象。

艺术的奇迹不在于客观化,而在于思想观念——客观化所需的只是机械技术和手工技能。

当我们成为内心的主人,当我们生动而清晰地构想出一个形象或一尊雕塑,当我们捕捉到一个音乐主题,表现手法便会随之完完整整地出现,除此之外,一切皆是多余。

当我们张开嘴巴时……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大声说出心中已经说过的话,大声唱出心中已经唱过的歌。当我们的手触及钢琴的琴键,当我们的手拿起铅笔或凿子,驱动这些动作的是我们的意志(它们属于实践活动,而非艺术活动),这些动作早已在我们心中进行过简单而快速的排演,它们只是我们用伟大的身体运动对那些排演的再现。

这是否有助于回答“什么是美”这种令人困惑的问题呢?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每一个爱美的人都把自己视作无可辩驳的权威。

那么。何为美?克罗齐的答案是,美是把握了事物本质的意象(或一系列意象)在人类头脑中成形的结果。

美在于内在的意象,而非表现内在意象的外在形式。

我们喜欢这么想:我们和莎士比亚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外在表达技巧不同:我们的想法埋藏过深,以至于无法用语言表达。

其实,这是一种愚蠢的错觉:我们与莎翁的区别不在于客观化的能力,而在于我们没有莎翁那般强大的意象化的能力。

美感也是一种内在的表达,它是思考,而非创造:我们对某件艺术品的理解或鉴赏程度取决于我们通过直觉发现作品所刻画的实在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形成表现性意象的能力。

“当一件艺术品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时,我们所表现的总是我们的直觉……当我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心中塑造哈姆雷特或奥赛罗的形象时,起作用的也只是我的直觉。”

不论是对创造美的艺术家,还是对思考美的鉴赏家,美学的秘密都是表现性的意象。

美是充分的表现;如果表现不充分,便无所谓真正的表现。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回答那个古老的问题:美就是表现。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欧洲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之《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qr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