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获得与需要》
需要与获得的差距,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与否的尺度,理想的社会是能够满足人们所有需要的社会,反之,就不是理想的社会。人们需要什么?则是存在理念的产物。我们制造出大量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财富,这是生存方式和生存条件的需要;我们制造出悲愁喜乐、爱恨情仇的心理状态,这是生存竞争法则的必然反映和实际需要;我们制造出这个繁华芜杂的世界,这是人类生存文明和生存发展的需要。需要和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实世界就是人们需要什么的事实表达。
世界是按照人们的需要来打造的,现实有什么?就表示着人们需要什么。实现人的需要造就的结果是多方面的:需要有些什么存在,就有些什么不存在;需要竞争的胜利,就有竞争的失败;需要真理,就有谬误;需要富裕,就有贫穷;需要幸运,就有不幸;需要生,就有死……现实就是人类需要的综合结果,要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了解现实社会就清楚了。相反,知道了人们正在需要什么,也就理解了当今社会的状态。
所以,了解人真正需要什么,才是判断人们奉行的存在理念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在具象的物质世界的背后,人需要的是:安全无忧的存在、自由自在的意志、富足美满的生活、理想幸福的人生。这不是很高的要求,这其实是人最根本的要求,因为:人们在现行秩序和存在法则中找不到安全无忧的保证;在伦理道德和各种戒律中发现不了自由自在的理由;在物质崇拜的乱象中无法实现美满富足的生活;在各自为生的个人利益中不可能获得幸福理想的的人生。在既成事实中:人们创造并获得财富,那是用于支持生存;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那是维系生存伙伴关系;人们遵循理性与秩序,那是建立与规范竞争机制;人类建立生存文明,那是为了杜绝人性的混乱……人并不能从中获得自由的生存权利、优美舒心的生存环境、亲密无间的理想他人、愉悦恒久的存在幸福。是人类的智慧与能力无法达到人的需要?还是无意与无心满足人的需要?甚至否定人有这些需要。
所得非所需,这是人类的生存怪象。在生活中,无论你三头六臂、上天入地、能力通天,你都无法完成自己的需要,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你不可能相遇理想的他人;你不可能不忧生死安危;你不可能获得永久的愉悦。因为生存竞争规则本身不提供这些,它只能制造成功、胜利、获得、甚至幸运,生存逻辑没有人人平等、个个幸福,只有成功与失败,幸运与不幸;不是你得,就是我失;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难道智慧的人类就只有丛林智慧?难道人类就只能吊死在生存逻辑这棵树上?事实上,人们一直在抗争,只不过走的另一极端:寻欢作乐、纵欲无度、贪得无厌、醉生梦死……追求感官的刺激、活在当下成了人无奈的解脱之道,不能只为活着而生存,人就以即时行乐为目标,只不过乐得可怜、乐得猥琐、乐得失望、乐得不值。
非理性的作乐不会长久,人生的背景仍然是痛苦,人性的前景仍然是灾难……人们终会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为什么不能公开的理性的追求所需?为什么不能一劳永逸地终结问题?我们是所有问题的制造者,也应该成为所有问题的终结者。当我们的所为成为所得,当一切所得都是所需,那时候,人还会要求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