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爷爷家就有一副石磨子,石磨子位于爷爷家堂屋右角,一进堂屋就可以看见它。
石磨子图片来自网络小时候听爷爷讲,那副石磨子非常坚硬好用,是祖上从清朝中期流传下来的,经过几代人的使用,磨盘外边缘和磨槽已经没有一点菱角,磨桌倒是更换过。
农村的生活是原始的,劳动工具也是简陋的,因为当时农村偏远的地方是没有电的,直到1980年我们家才通上电,不像现在科技发展快,淘宝网上各种各样的电动机械非常多,只要买回家插上电就开始工作了,速度快还省事省心。
爷爷家那副石磨,基本上由我们和幺爸家使用,每年年前,因使用石磨频率高,爷爷总是掏钱出来把石磨磨齿打磨一遍,以能够提高磨面速度和质量。
所以,我们家中磨面、磨粉、磨浆全是爷爷家的那副石磨子。
我们几姊妹都生长在乡下,南方农村家庭都有养猪的习惯,自家菜园里总有些蔬菜老叶,把它利用起来当做猪草,再添加一些苞谷面就成为了很好的猪饲料了。
磨苞谷面喂猪,那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主要活计,一般都在晚上进行,因白天我们要到学校上学,晚上几姊妹都回到家中才有时间干家务活。
磨苞谷全是人工劳动,一般有三个人组成,轻松一点的活是坐在石磨边往磨眼加苞谷粒,劳累一点的活是两人双脚跨步、双手握住磨把一前一后推动磨盘旋转,大多时候要劳动到晚上12点钟才结束。
每遇到磨苞谷面,几姊妹总以做作业、到厕所拉屎拉尿或干其它家务为由来躲避磨苞谷面这项家务活。
后来,弟弟和妹妹长大一点,我们大家提出来要分工,采取的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按照磨苞谷粒数量来分工,把当天晚上要磨的苞谷粒总量,计量工具以来计算分成三至四份,只要每人磨完就算完成任务了。
第二种方法,按照磨苞谷粒时间来分工,每人轮换1小时进行换班,依次类推磨完为止。
第三种方法,按照当天晚上家务活的数量进行分工,以三战二胜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定谁干磨苞谷、宰猪草、煮晚饭、洗饭碗、洗衣服等。
吃汤圆是农村的习俗,汤圆泥是经过石磨磨出来的。
一到过年前,农村更加繁忙一些,因为家中要磨汤圆来招待客人。
汤圆图片来自网络妈妈向来喜欢吃汤圆,没有那一年不做汤圆,所以我们家磨汤圆的数量老比其它家庭多一下。
妈妈在年前要提前准备一些糯米粒、糯苞谷粒加水盛在木盆里,寖泡水中3—5天,就可以磨浆了。
磨好的汤圆浆必须用纱布包起来掉在房梁上,以沥干汤圆浆中的水份之后好用来包汤圆用。
汤圆图片来自网络记忆中,我们小时候在爷爷家的那副石磨上面还磨过豆花浆、麦粑面、粗苞谷粒……。
如今,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那副石磨子可能放在幺爸家后屋,渐渐的退出历史地位,渐渐的被埋入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
想起那副石磨子,也就想起家乡土色土香的农家味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