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麦田里的守望者
【胡说八道】终于不比成绩排名了?开始比薪酬了?2021-01-0

【胡说八道】终于不比成绩排名了?开始比薪酬了?2021-01-0

作者: 一滴酱油 | 来源:发表于2021-01-07 19:44 被阅读0次

    最近南京大学公布了其2020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17.83万元,和2019年的年薪均值相比,上涨了3.21万元。

    这一数据来自于南大自己发布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该新闻一经报道,便引发强烈关注。

    每到年末,各个高校都会发布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这对学校的招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等凡人,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同期,四川大学公布的2020届毕业生平均月薪八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布的2020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不到六千五。

    笔者所毕业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届毕业生月均收入为7693.15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5000(含)-7000元(30.92%),其次为10000元及以上(22.99%)和8000(含)-10000元(19.68%)。

    以上数据均来自各个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

    薪酬统计的数据,一般都是校方发布调查问卷,毕业生主动填写问卷。

    自小学以来的排名体系,一直延伸到了大学毕业,毕业生质量发布无怪乎出国、读研、就业。

    从精子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就业,以前是分数是排名,现在是薪酬还是排名。

    到底是谁在贩卖焦虑?

    我们就像是学校的商品一样,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分数和成绩就是我们的附加值,最后被推向人才市场,明码标价。

    让我想起黄灯老师在《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中描述的:我在具体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的严苛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大学考证成风,学生无所适从,焦虑迷茫,盲目跟风,被各类考试牵引,学生根本没有条件获得更多闲暇时间,去好好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二本院校的大学氛围,在极其强烈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像职业院校。

    活生生的人,变成了资本化的一个要素,从分数到薪酬。

    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

    大一适应迷茫,大二赶着课业,大三忙着实习忙着准备考研,大四上半年找工作的找工作、保研的保研、出国的出国、考研的考研,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其实大学在大三就结束了。

    最后一年就看我们这每一件产品出厂质量怎么样。

    摆在学校红头喜报最前面的是出国深造的,次之保研的,次之考研上岸的,最次的一批人找了工作。

    而找工作也是层次的,考公务员的考事业单位的有编制的,继之央企国有单位的,最后是进入各类私企的。

    于学校来说,就业生质量证明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最简单的量化数据。

    而就像高考一样,这样的数据更像是在贩卖焦虑。

    而这样的数据,则也会误导明年乃至以后的毕业生产生过高的薪酬期待。

    两年多前毕业的时候,笔者所在学校发布的同届薪酬起薪5000-6000占有很大的比例,可是到了疫情冲击之下的2020年,起薪涨了一大截。

    对于已经就业的来说,就是职业挫败感。

    对于还未毕业或者是正在找工作的来说,就是一种过高期待的错觉。

    而高中老师告诉我们的:等你到大学就轻松了。

    结果却是依旧要死记硬背无聊的科目概念,去应付期末考试,去追求排名,去记诵期末重点。

    转了一圈,好像跟高中没有什么区别。

    步入社会呢?避免不了焦虑,因为无知,看不清楚前面空洞洞的世界。

    我承认我也很无知,有一段时间还要靠吃药维持。

    我们原以为逃脱了高考指挥棒之下的分数排名体系,逃脱了焦虑的排名贩卖机。

    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缓解一下焦虑了,没想到了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还要比毕业薪酬。

    母校给你当头一棒:就你这薪酬,还好意思在我们的统计数据里?

    头部自然是最惹人注意的,但是别忘了后面还有一串长长的尾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说八道】终于不比成绩排名了?开始比薪酬了?202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ht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