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写“上学记”
为什么写上学记“”?通过对自己读书忘事的回忆、记录,因其自我反思、自我唤醒,获得教育的启示。
如何写?第一步要清楚教师写“上学记”不是为了怀旧,是为了表达重视“学生立场”的观念和意识;第二步是“找支撑”—筛选并确定素材(核心内容),如故事与解读、现象与分析等,支撑起自己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第三步是考虑文章的结构。文章结构即确定的素材的组合与呈现方式,素材各个部分如何“摆放”,谁先谁后,哪些内容详细、哪些内容简略……是有讲究的,目的是增强素材对“要表达什么”的支撑力,而且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吸引读者。当然,文章类型不同,结构设置千差万别,但总的原则不外乎让文章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律动性,前后照应,条理清晰,使人阅读时,思维跳动,而且还有“喘息”的机会,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和兴趣,使之心悦诚服。上学记”的主体为叙事,有时还可以出现多条叙事链运用设置悬念、伏笔,以及叙、插叙等,增强可读性。
p40叙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大河报》也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家住巩义市小关镇孙寨村的7岁男孩景景、是当地一所宿学校一年级的学生。11月16日下午景景拉肚子、跑到厕所后来不及脱下厚厚的棉裤,就拉进了裤子里。从厕所出来他怕同学们笑话,就没敢告诉老师,穿着沾满粪便的裤子继续上课。一连几天,他担心被同学们发现,上厕所也不敢脱裤子,除小便外,大便都拉进了裤子里。晚上睡觉,也不敢脱衣服,听同学们喊“臭”,他很害怕。只能用被子把自己紧紧裹在里面。穿着沾满粪便的棉裤苦撑了4天后,景景臀部的皮肤大面积溃烂……景景的父亲说,只要老师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的反常举动;另外,孩子晚上睡觉,一连几天不脱衣服,老师竟毫不知情,未免太粗心了。“7岁的孩子,连续4天把大便拉在裤子里,还要天天坚持坐在教室里上课,我想想都难受,也不知道孩子是咋熬过来的。”景景的母亲提起此事,泣不成声。
如何理解“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不“严”,就是懈怠了。这个“严”,是“严格”“严谨”,而不是“严厉”“威严”。教师是需要有一些“威严”的,但“师道尊严”,是指教师遵循了“师道”之后,自然而然赢得的“威严”,而不是每天在学生面前板着脸,借故总训斥人,甚至打骂学生,让学生畏惧。
对学生“宽容”,是不是与“教不严,师之惰”相矛盾呢?学生犯错,要管不管?“严”和“宽容”是有些矛盾,但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学生犯错,老师看到了,一定要伸出手拉他一把,这就是“严”如果视而不见、放任自流,那就是“师之惰”了。但是,老师管教学生,是要讲方法策略的,要使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不要让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这么讨厌,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口服心不服。
我们的精神与肉体都是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的。学生的头脑里都有自我反思系统,他们其实能辨是非、知好歹。有一些“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老师不懂得宽容,造成学生逆反与对抗,目的就是气老师。他们还意识不到这样做很傻,是拿老师的错误毁灭自己。
感悟:我来分析一下这个事件:出现这样的事件最先应该说谁的事呢?老师?学校?国家?还是父母?首先,这是一个7岁的孩子,上的是当地一所寄宿制学校,国家既然允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上寄宿制学校,父母的责任就可以忽略了;那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呢?是否考察了该校的师资条件?若各项条件达标,还会发生类似于这样的事件吗?我认为,事件一旦出现,不是只看造成这件事的末端,而应该从源头问责。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少的恶性事件发生啊。
对问题生管不管?是很多老师忧虑的问题,尤其是遇到不识数的、蛮不讲理的、甚至会借事寻衅滋事的,使老师们做起事来胆战心惊,我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只要真心为他们好,再选一个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