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3303a759c9b21f21.jpeg)
《简书》群里的文学爱好者铁定不会少。问题是,咱泱泱华夏九州,从南到北,地域辽阔;普通话之外,方言甚多且彼此差别不小,眼下许多人旅游到异地,就明显感受到了各地口语间的差异,回来大谈其别样感受,也算一种心得吧;而舞台上的语言小品,那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其实,即便是名著,也免不了方言的“干扰”和增光添彩,《像西游记》则有大量诙谐风趣的淮安方言。而《水浒传》里则少不了山东方言里特有的豪爽劲道和英雄气概对好汉们的解读。《红楼梦》呢则更是集东南西北各地方言之大成,苏北、常州、南京、北京等地的方言大放异彩,展现出特有的生活魅力在小说里穿插自如,脱口而出,恰似一首波澜壮阔的大合唱。
以下是笔者阅读(包括面对电脑屏幕)时,结合祖籍地和工作地点,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些生僻汉字,它们出现在方言里的概率更高一些(本文会在以后逐步充实):
搲(wǎ)
用刀切,削,甚至砍。例句:把这几个哈密瓜的皮给搲了。
搳(huá)
以拳头回击,撞击,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给”。例句:搳他两拳,看他老不老实。
冇 (mǎo)
没有,与普通话里的“有”相对。例句:你再去看看,看他到底来冇来。
奤(hǎ)
(看)一眼,(见)一面。例句:无论如何得去,最后一奤了。
趿 (tā)
拖着鞋子。大部分人在浴池时或大夏天时的着鞋方式。例句:你到底咋回事呢,不论啥场合都趿拉个鞋子?
悖(bèi)
违反,违背。例句:悖天违地,你这娃儿,真是悖天悖地悖老祖宗哪!
擓(kuǎi)
搔,抓,挎,挠。例句:儿子,快给爹地擓擓背。
苶(nié)
神情疲惫,萎靡不振。例句:小不点儿看上去有些苶,嗓音也发柴,弄不好是病了。尥
尥 (liào)
骡马等牲畜被激怒后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很容易造成伤害。例句:你是生人(陌生者),小心刚刚驾车的马驹尥蹶子。拃
拃(zhǎ)
早先时,人们习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量手边物体的长宽度。例句:这块木头刚刚两拃宽,做板凳腿欠火些。
皴(cūn)
冬天时皮肤因受冷或受风吹而干裂,甚至形成血口子。例句:天太冷了,都手冻皴了,下回一定记得戴手套!
搲(wǎ)
用瓢、勺等取东西,像以勺子取食西瓜囊一样。例句:泥池里草太多了,搲出一些,嗯。
搋(chuāi)
用手掌压、揉,搓,抻。例句:搋面一定不能偷懒,否则,出锅后的面条口感不佳。
敹(liáo)
缝补。例句:袖口磨破了,娘来敹几针就好了。
揞(ǎn)
用手指把粉末状的物质像药面按住不撒手,例句:快伤口上揞些消炎粉,不能沾水,记住了吗?
嘦 (jiào)
"只要”的合意。例句:嘦好好干,俺不会亏待你的。
嫑( biáo)
“不要”的合意。例句:嫑急着走,还早着呢。
怹(tān)
老北京常用的敬语,用于第三人称,也就是“他”的敬称,用在对长辈、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称呼上。例句:怹走了,但永远住在你我的心坎里。
槑(méi)
用来指某人的不善言辞,呆头呆脑的蠢笨样子。例句:瞧他那槑样儿,傻哩吧唧,我才不愿意(和他交往)呢。
祎(yī)
美好(古时多用于人名,今亦如此,缺点是极易读错因,读成)。例句:“祎”者读yī,被读错不鲜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c66ad585bf02ee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