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地方叫荒镇。
荒镇在哪里呢?如果从地图上看,他在甘肃省与青海省的交界处。一条分界线将荒镇分成了两个部分,线的南边,是甘肃人,而线的北边,那自然就是青海人。荒镇自己的分法则更为简单,线的南边是南荒人,北边是北荒人。当一个大的集体中,出现了两个势均力敌的团体,那么这两个团体必然会产生纷争,荒镇也是如此。
南荒与北荒的矛盾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发生矛盾的原因各种各样,最主要的,是团体的正统问题。南北两方,都认为自己的团体更适合领导荒镇的发展,他们开始争吵。他们从清代吵到了民国,又从民国吵到了新中国。他们这个地方既边缘又落后,路又十分不好走,有人曾经说,到达荒镇的唯一方法,就是迷路。这样的一个地方,也自然没有人会去关注。时代的风吹不到这里,所以这里的一切都还保留着他原本的样子。
镇不可一日无领导,于是南荒与北荒进行了友好的政治协商。最后决定,每两年换一次镇长,镇长由双方团体的领导人轮流担任。原本南荒的决定,是三年一换,三年既有利于镇长治理方案的推行,也不会使双方的政治力量发生较大差异。北荒也觉得挺有道理,但是按照惯例,既然这个观点是南荒提出来的,那北荒自然要表示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听起来可笑,但却的的确确的时常发生在这个镇子里。
有领导人,自然就会有领导班子。南荒镇长的领导班子是北荒人,而北荒镇长的领导班子同样选择了南荒人,这是为了政治间的平衡。其实两荒人对政治都是一窍不通,作为一落后地区,这里有着落后地区所特有的淳朴风情。其最直接的显现就是,吃喝才是每个人放在重要地位的事,政治上的学问太遥远。
很有意思的是,领导与领导班子的合作亲密无间。尽管双方不处于同一个阵营,工作中的双方却毫无违和 。但可惜的是,尽管如此,这个小镇近百年来却依然没有什么长远的发展。两年一换的镇长制度,使得前任镇长的政策刚刚执行,便马上被后任镇长所反对,尽管在他心里可能会认为这个政策市是行之有效的。
两边的人每天都在争吵,他们争吵得太久了,久到他们已经习惯。在老一辈的人死亡,新生代出生后,这种感觉便更加明显。那些年轻人在这个小镇出生,在这个小镇长大,在这个小镇娶妻生子,最后死在这个小镇里,他们甚至不知道小镇的外面也有世界。他们从小看着父辈的争吵,又被父辈告诫,一定要时刻反对对面阵营的人。那些年轻人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从小的潜移默化让他们以为,这是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所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的。所以他们牢牢遵守着长辈们的教导,日复一日的为了争吵而争吵。
这种关系并不是没有好处的,外部的争吵促进了内部的团结,他们对外人越恶劣,对自己人就越容忍。
于是这个小镇分裂而又团结,争吵而又和谐,他们以前是这样的,现在是这样的,将来也必然这样。
一切都改变了,一切都没有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