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地倚在河畔
有个孩子,住在河那边,
从小就离开亲爱的爹娘,
自由得像春风,快乐得像飞鸟,
他静静地唱着一首歌……
~~~ -1- ~~~
强热带风暴 “浪卡”来袭。风暴起始于南海中东部靠近吕宋岛西边的海面上,它没有冲击珠江三角洲,而是路径稳定地向西略为偏北移动,昨晚登陆海南岛。今早它的中心已移入北部湾,将于今夜在越南北部沿海二次登陆。
这个午后,预告的大雨和局部暴雨并没有到来,寂静中,看着手机里的热带地图,耳边忽然响起很多年前当我还在从化分校务农时偶尔听到的一首歌。此歌大意说的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小孩对远方、对热带的向往。
那时分校小农场除了我们三个留校知青外,还有几位自告奋勇长驻分校的青年教师。场长由一个姓吴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个子高挑,虽长得斯文白晢,干起活来却是没说的,时常早出晚归在田地里摸爬滚打。
场长说话风趣,却甚少听他唱歌。没想到有一回在田间劳动之际忽然听到他独自哼唱起来:“有个孩子,住在河那边……” 歌声竟是那样悠扬。后来也曾听过他再次哼唱。旋律歌词均优美,所以我很快也就大概记住了。
那是一段艰苦而富于情怀的青葱岁月,而这首歌作为其中一种记忆的意象,联结着小农场历程难以逐一述说的许多故事。至于热带,那是印象中所称的“南洋”以及赤道的景观,那是浩瀚的深深的海洋和密集的岛屿,高大的椰树棕榈树,季风和台风……
~~~ -2- ~~~
几年之后,我在校本部任教地理。清楚记得大体上我是很享受备课的每一时刻的。那时每位教师手头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一本相对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在我而言,地理科的教学参考资料不仅说及天球坐标地球物理,更充满五大洲四大洋的远方的故事,我极爱读这些教学参考资料。
在校园内一个宗族祠堂中辟出的史地科办公室里静静地阅读,实在如同一次世界之旅 ——书本上的远行。尤其是,那时我是一边教学一边还在教师进修学院学习,笨鸟先飞的大量阅读,到了上进修课时就主动很多了。
正是这些日子,我想象着热带的风景,城市与乡村,海洋和岛屿,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景观上植被深厚,高大的乔木与茂密的灌木混交,籐本植物攀缘其间,层层落落。当然还有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进而还有温带、寒带及非地带性的种种景观;除了太平洋的台风还有西半球的飓风,以及对气候影响极深的海洋寒流与暖流……
正是这些日子,身在课室,而心却在世界各大山系山脉,河流和湖泊、城市与港口;著名的前辈张家声老教师能在黑板上一口气准确画出个世界地图来,当然是我的偶像,喜欢画画的我又岂能不摸仿学习呢?地理教学平凡而深奥,我藉此认识到宇宙世界之大和变化的恒常,它甚至还助我更加理解唐诗句“偏惊物候新”的深意。
后来从事新闻工作。不时有机会飞向远方,包括那歌中所唱的热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里策划一个“东亚与东南亚纪行”系列报道,我与几位同事获派取道香港往东南亚几国,报道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报道当地华人生活。就这样首次深入热带。
记得有一次当地华人社团派出两辆小车,送我们从吉隆坡沿中南半岛西岸的高速公路,经金保前往怡宝,完成采访任务当日往返。这过程也让我们印象极深地感受到当地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而这自然也成了我们的报道内容。
藉此机会,我们也见证了典型热带特色的城市与乡村,亲历了雨林气候区几乎每日下午必有的一场雨,见到了马六甲海峡、柔佛海峡,还有飘香的榴莲和大碗的肉骨茶,以及寺庙、殖民地建筑和干栏式建筑……每一次飞向远方,当然首先是报道任务,但对我而言,却也是一次关于地理的记忆意象的印证之旅。
~~~ -3- ~~~
因为台风浪卡,想起一首歌,进而联想起与热带有关或无关的往事点滴。据知今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6个命名的台风,名称是由马来西亚提供的,而浪卡是当地的一种水果。
有说这水果就是马来西亚的菠萝蜜,至今未尝其味。
近年不时参加学校旧同事聚会,当然会见到当年的场长。甚至还在他家中畅聚。只是没有让他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也没问我所记下的这些歌词是否准确:
……
热带的地方啊,热带的地方啊!
哪怕是翻过高山,
哪怕是越过大海,
我也要走到你的方向!
我也要走到
你——的——方——向——
(散记于灯湖畔)
202010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