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没个什么精神压力问题都不好意思出门说自己是九零后。”
这句话,想必你都看烂了吧。每次都想要反驳,想要为自己正名,但仔细想想,却也真的如此。
其实,也不该说是90后了,因为90后正在被95后取代,但其实95后早就赶不上00后的步伐了。
我们看了太多话题,当年那些痛斥90后的热点题目又重新复制到了95后年轻人的身上,而现在,我们成了正在焦虑的一代了...
前两天我看到微博上都在说,96年的已经22岁了,97年的已经21岁了,98年的已经20岁了...
还有18岁的王俊凯身价过亿等诸如此类的话题,这些信息一步步牵引着我们走向不安、走向焦虑、走向不知该转向何处的迷茫。
看着别人一个个踏进成功的圈子,便开始不由自主的紧张自己的未来。
害怕去考研却失去挣钱的机会,又害怕自己不再继续深造会因为学历而被人踩在脚底,于是我们想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想找到一条走向成功的最好捷径,想要前人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可是这是你的人生不是别人的人生,那是别人的人生经验,终究无法成为你的指路标。
于是兜兜转转,还是被裹在焦虑的圈子里。
我们不是被时光推着长大,而是被话题催着变老。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其实是个假命题看到韩寒怒怼“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个言论的时候,我是有一点欣喜的,好像终于可以卸下心中那个重重的担子了。
好像终于为自己的恐慌和着急找到了一个歇息的理由。
想想那些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富二代,那些16岁就出道的明星,那些才二十多岁就身价500亿的年轻女性,还有还在上高中就做出十万+公众号月入十万的00后木汁。
恐慌太正常了,毕竟如果和同龄人相比的话,你早就已经输了。
想起那天和室友聊起这个话题,我说,我们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是已经被拍死在起跑线上了。
但是“同龄人”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同龄人之间除了年龄还有一丝可比性,其他的观念、见识、经历、家境都天差地别。
你还在为四级奋斗,而别人已经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出国留学了。
你还在学习看乐谱,而别人早已经拿下钢琴十级证书。
你刚定下一月看一本书的计划,而别人写过的读书笔记都已经存了好几本。
你还在为一百平米的房子而奋斗,而别人正住在寸土寸金地段的700平大别墅里吃着早餐。
和同龄人相比,除了显得你一无是处还能有什么呢?年龄对比就像一张张嘲笑的脸,嘲笑你这些年除了脂肪其他什么都没有长。
所以你焦虑,所以你恨不得回到十二岁。
所以你恨不得重新翻开初一的课本,揪着自己的脸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
所以你恨不得重新投一次胎,妄想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你恨不得时间永远停留在你的29岁,这样终究有一天可以让你实现在30岁前赚够1000万的美好愿望。
其实同龄人并没有抛弃你,只是为你带来了看不到未来的焦虑,和还未成功便已经快要老去的恐慌。
这能怪那些成功的同龄人吗?不能。这毕竟是别人的成功。
但却也找不到理由责怪自己,努力过奋力过却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所以也不能对自己说一句责备的话。
但必须要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那是别人的成功,但我们拥有的,终归是自己的人生。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其实是个假命题最可怕的并不是焦虑,而是一边焦虑一边坐以待毙。
很喜欢那句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平凡的确可贵,但是你每天刷剧、追星、打游戏、看抖音、睡懒觉、通宵唱歌喝酒换来的平凡一点都不可贵。
明明有着一颗不安躁动的心,想要像其他人一样去拼搏一个美好的冠上自己名字的未来,明明有着远大的志向,想要成为被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明明有努力的冲动,却还是一边在脑海中计划着美好蓝图,一边在绝地求生里落地成盒。
明明有成为王者的愿望,最终却只会趴在床上把王者荣耀里的各种人物形象操作的得心应手。
明明想要万众瞩目,最后却还是被微博、贴吧、B站吸引走目光,然后在嘴里说着所谓的“明天再加油”。
这根本不是焦虑,而是沦陷于自我安慰的自甘堕落,你就继续颓下去吧,反正我要做人生的巨C,而这样的你只能成为被同龄人抛弃的废柴。
但是话说回来,安逸真的不好吗?
或许有些人的志向正是如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
有人追求动荡激情的生活,有人追求平凡安逸。成功的定义绝不止套现几亿,不同人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占据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同时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成功会令人有满足感,平凡也有平凡的幸福。
但真正的平凡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去追求自己能力之外的东西,是没有太高的向上的欲望,是即使在拥挤的小吃街里遍寻小吃也会觉得幸福,是即使住在偏僻的小村落里过着平静生活,也会找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想拼的人就拼了命的去改写时代,去画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但是渴望安稳的人,不一定就活的没有那些人漂亮。
所以想成功的人就要努力往上爬,而那些呆在原地稳定生活的人群也不应该被别人嘲笑。
我们谁都没有资格嘲笑谁,也没有资格去奚落谁,更没有资格去否定别人做出的选择。这是不同的志向,指向的也是不同的人生。
在关乎未来的选项中,我们与父母总会站上一条分叉路。
父母希望你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拿着稳定的收入,恨不得将你与那些不安动荡因素彻底隔离开。可是正当年轻的你却格外渴望挑战,你始终觉得只有一次次的挑战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只有在大城市奋斗的生活才算得上有激情。
而现在,希望你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和父母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因为我们想要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父母希望你享受安逸的快乐,可当下的年轻人哪里会容许自己的生活一成不变?
所以我们才会在不知向何处转变的转角焦虑,所以我们才会着急,可是一味的焦虑与成功原本就是两个概念。
成功、逆天改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梦想但又遥不可及的事情。
但焦虑并不能和成功挂钩,所以我们要慢慢来。
一夜暴富并不是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拥有的幸运。
不要着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按着既定的轨迹奔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或许你落后了,或许你在追赶的过程中过感到了挫败和不安,但是这世界原本就没有投机的成功,你的成功,正在属于你的时区等你。
彭于晏将自己的体脂率降到了6%,于是才有了《激战》;他花费半年时间学习了泰语、缅甸语和射击,于是才有了《湄公河行动》。
所以啊,我们需要焦虑的永远不是时间和年龄,而是在逝去的时间里,我们做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如果永远只会拿最简单的年龄作为对比,那你可能永远都会是失败者。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被同龄人抛弃”的概念,如果付出了相同的努力,所获得的东西也会在相应的年龄段到来。而同龄人之间的对比,只是两种不相同的追求,无论拼搏还是安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专属于我们的时区里获得幸福。
近期的我,也处在一个极度焦虑的阶段,特别想去做点什么,但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假期给自己定下了太多计划和目标,我一度恨不得一天能分成二十六小时来用。
不敢看剧,不愿意睡懒觉,觉得休息也是浪费时间,揪着夹缝中的一点点闲暇写一点东西,刷几道六级英语题。
总觉得自己已经输了,整个人高度紧绷,恨不得第二天自己的公众号就能做成十万+。
每次看到网上那些招聘的信息,就会拿着自己现有的能力细细对比,可是却发现哪一个岗位我都可以做,但每一个岗位我都没有100分的自信去说我能够完全胜任。
会的东西很多,但每一项都不够完美。
可能会有人问,做的那么完美干什么?但其实完美才应该是我们最终追求。像张晓晗说的那样,“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写文章,但也就是这一项我最擅长的技能,养活我活到了现在。”
只要有一项擅长的能力就好,即使只有一项能够做得完美,也足够去支撑我们的整个人生。很多人焦虑的特质就是会不停的去学习很多新的东西,但往往这种焦虑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扩大,因为学的太多太杂,心也会变得不那么专一。
所以放下心,不要太着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这是我焦虑了这么久最终悟出的道理,不要着急,不要急着成功。
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去看书、去跑步、去写读书笔记,然后才能慢慢的积累起那些你想要的。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其实是个假命题不要再去相信什么“同龄人已经击败你”“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鬼话,击败你的只有你的拖延和无边无际的惰性。
如果16岁没有做到最好的话,就蓄力待发等待具有无限可能的26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