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个多礼拜,读完了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先生的书处处散发着他的处世哲学,他更多的写的是与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
随笔分了五个部分。
一是人物。包括父亲,母亲,儿女,童年印象深刻的邻里,他的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和阿难。
二是动物。缘缘堂的大白鹅,鸭子,鱼和那只叫白象的猫。
三是季节和节日。有不复新年的新年,清明,秋和初冬。
四是游玩的场景。包括东京的夜,西湖船,山中避雨。
最后涵盖的很广,主要是他的自身。包括他的童年,他的求学,他的画和他的梦。
丰子恺先生的字里行间都有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其中有几段描写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感触颇深。
弘一法师。对他来说李叔同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对丰子恺先生的影响可以说非比寻常。就像丰子恺先生感叹人的生活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李叔同先生在他眼中就是探索人生究竟的人,就像艺术的最高点总是与宗教相接近。
阿难。阿难是丰子恺先生一个难产的孩子,在离开人世之前,他跳动了最后一下。人生在世,都是匆匆一跳。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换,无不归元于海。这样看来,我们即使活于百年,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时光,我们和阿难又有什么区别。
莫干山游记。和z先生去莫干山的路上,遇到一户农家,她家门口有棵樱桃树,青色的小粒挂满了枝头,丰子恺先生想起家中的樱桃,从来未认真观察过。其实人类的习性何不如此。眼前的美景是美景,而拥有过的从未正视。不是目前的状态比目前的状态可喜,或者是美的条件之一,想象比现实更美。
实行的悲哀。期如此,毕业如此,爱的欢乐如此,富贵之乐亦然。假期要来的时候最为开心,毕业的欢乐,常在将毕业而未毕业之时。男子欲娶未娶,女子欲嫁未嫁时,感受到的欢喜最为纯粹又十足。欲富而刻苦积进的,欲贵而努力专营时,是人生活兴趣最浓之时。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这就是实行的悲哀吧。
渐。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成为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情青年渐渐成为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成为顽固的老头。这就是渐的作用,用每步相差极微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和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为恒久不变。这是造物者的微妙功夫,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生的欢乐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正所谓,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