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进士叶舒崇,能诗能文,他为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发妻卢氏写过墓志铭,中有“华标彩蕣,茂映赪桐”句,情辞恳切,文采斐然。
句中提到的“蕣”是什么呢?即指木槿花。木槿花色彩多样,与本文要讲的大青属赪(chēng)桐同为灌木,都是极美的植物。
“木有相思,似泪杜原之兆;石曾作镜,何年华表之归。”容若与卢氏情感笃深,为众所知,奈何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留下词人空前绝后的《饮水词》,悼亡之音不断,供后人评叹。赪桐附于叶舒崇悼文之中,能想夫人卢氏容貌卓秀,性情端庄,陡添一分传奇色彩。
早在魏晋时期,赪桐已有记载。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曾撰文指出当时赪桐发音以讹传讹误读的现象。
为什么叫赪桐?是因为这种植物叶片心形,看上去像桐叶,而其花朵艳红无比,赪即为红色,赪桐,红色的桐花。
《海东札记》就记赪桐,“高不盈丈,叶似桐花,红如火,一穗数十蕊”。
如果近看赪桐花,红色的花苞很像鹦鹉嘴,“苞如鹦咮”,因此,又有“红鹦哥”之名。
嵇康言赪桐岭南处处有,实际上似乎这种植物并不多见,在广东生活多年,从未见过。第一次看到则是在杭州植物园的百草园,初夏之际,并不高,在灌木丛中,一穗穗红色的花苞顶出来,深红大绿,极有特色。
它们密实的叶片让我想到另一种植物臭牡丹,在百草园中盛放,与赪桐遥相呼应。所不同的是,臭牡丹味道极浓重,臭气扑鼻,同为大青属,赪桐似乎并没有这个“毛病”。
赪桐不愧真红色的名声,无论花苞、花梗均为红色,开花时,花丝从花冠中伸出,长长的,弯出优美的弧线,一如红色的蝴蝶招展,花药凌空,等待自然的生命合约。
而当花落时,花梗鲜红夺目,好似珊瑚般美丽。“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映水中。”生动描绘了这样的情形。
赪桐花期长,所谓“迎秋送夏”,金石大家洪适有诗云:花涵百日红,色到三秋重。面对赪桐这位“肥叶矮子”,诗人续道:叶大好题诗,丛卑难集凤。
叶子生这么大,正好可以在上面写诗,不错!可这么矮小,根本没有其他桐类高大的样子,吸引不来凤鸟筑巢安家,可惜!褒贬说尽,实在好玩。
大诗人陆游亦写赪桐,并不红火。“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赪桐时更晚,春尽始萌芽。”看似平叙其花夏开的特点,实际上是对自然轮转、时间流逝的一种喟叹与感伤。
“唤起十年闽岭梦,赪桐花畔见红蕉”。红火的赪桐红火地开,自然规则,物呈万象,不为意念所动。但诗人赋予物事之中的情感、见识尤以为丰厚与贵重。
(图片摄于杭州植物园)
植物名片[ 赪桐 ]
拉丁名:Clerodendrum japonicum (Thunb.) Sweet
别名:状元红、百日红、红鹦哥、贞桐花等
科属:马鞭草科大青属
形态:灌木,高1-4米;小枝四棱形,叶片圆心形,花序最后侧枝呈总状花序,花萼红色,雄蕊与雄蕊均长突出于花冠外。果实椭圆状球形,绿色或蓝黑色。
花果期:5-11月
分布:产江苏、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药用:全株药用,有祛风利湿、消肿散瘀的功效。云南作跌打、催生药,又治心慌心跳,用根、叶作皮肤止痒药;湖南用花治外伤止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