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不知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书中所出现的人名,上到帝王贵族,下至诸侯武将,基本上都是两个字的。
举几个例子:刘协、刘辨、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曹洪、曹仁、周泰、周瑜,以上人物,皆为姓氏加上单字的名。像上面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出现在三国这一个时期,中国盛行名字两个字主要集中在晋代以前,自东晋之后才陆续有人取3个字的名字。

其实古代取名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普遍的取名只能两个字的情况,虽然自周以来,历经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朝,两个字名字的居多,不过并没有明文规定只能取两个字的名字。
为什么古代两个字的名字比较多?
主要原因有2个。
1)沿袭传统
就如上面所说的,中国自古以来,取两个字名字的情况就不少。
东汉时期,在位所有皇帝取名皆是两个字的名字。 刘秀、刘庄 、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保、、刘缵、刘志、刘宏、 刘协(汉献帝) 。

2)在于避讳
我们知道,天子即位,一般民间都会避,有的是皇帝的名讳,有的是国讳。
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
可以这样想一下,皇帝越来越多,需要避讳的也越来越过,这样很多文字都需要进行避讳。这样的话,取2个字的名,会很大几率上碰到需要避讳的字。
西汉到晋这段历史中,为什么两个字的名字比其他朝代要多?
在这边不得不提到西汉的王莽,其曾经在辅政的过程中,极力推进两个字名字的实行。
据《前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记载: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又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入待。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莽辅政的时候,曾经谏言禁用“二名”,还派人去匈奴,许以利益让匈奴单于顺从这一谏言,于是单于上述说,听说贵国规定不能使用两个字的名字(这边指的是名,不算上姓),所以我们把国名改成了“知”。
《王莽传》还记载了一事,王莽当皇帝的时候,其孙子王宗想篡位,被王莽发现后,自杀了。王莽下了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意思就是王宗原名王会宗,后来改名王宗,现在犯了法,再改为原来的名字王会宗。这道命令的作用主要在于侮辱其名声,可见当时三个字的名字在当时属于比较低贱的。

王莽的举措影响了其之后数个时期?
王莽在位只有15年,加上其辅政期间提出“去二名”政策,大概历经时间为一代人左右。其所作所为,对于其之后到东晋这段时间的两个字名字盛行有一定的促进左右,不过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时间较短。
所以,中国古代两个字居多原因大多因为沿袭传统以及因为当时的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你觉得古代人取两个字名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欢迎来我的公众号告诉我。搜索公众号——怀古,即可找到我,不见不散。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