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个很让人哀伤,并值得深思的弑母案。
五十岁的韩斌,杀了他八十岁的老母亲。
他酒后与母亲争吵、动手、拿水果刀刺向母亲,老母亲当场死亡。
韩斌经常醉酒,经常和母亲吵架,每次吵架的起因都很简单——觉得母亲对弟弟比对自己好,经常偏袒弟弟。就因为觉得母亲偏心弟弟,韩斌还动手打过弟弟。
韩斌的弟弟没有劳动能力,由老母亲照顾,靠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度日,哦,不,她每月还要固定给韩斌1500元,因为他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
事发后,韩斌自首,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后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现在,我们来重点看看以下内容:
公诉人指出,本案被害人不具有任何过错,韩斌所谓的母亲偏爱弟弟并非一种过错,同时,被害人也不存在生活中的过错。韩斌将母亲伤害致死,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上,是一种很难被人饶恕和原谅的恶行,而且被害人在世时一直供养他的生活,死前长期遭受他的殴打、虐待,因此在量刑时,不建议法院对其从轻、减轻处罚。
韩斌的辩护律师则提出很多从轻处罚的建议,其中有一条:被害人存在过错,她平时对儿子的管理、教育不严,长期放任其暴力行为,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定的责任。此外,从日常表现来看,韩斌对母亲的日常照料比较多,看病、买菜、做饭等都由其承担。
逝者已逝,无所谓过错,唯愿她远离尘世苦痛。
但,弑母案的悲哀却值得二胎时代的我们深思:
作为父母,偏爱某孩,是否有错?!
2
父母偏爱某孩,被忽略的孩子一生便活在阴影之下。
三岁女孩将满月弟弟扔下八楼;
十二岁女孩离家出走逼迫已有六个多月身孕的妈妈引产;
这些耸人听闻但匪夷所思的新闻全部指向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内心:妈妈不再爱我了……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养育出不同个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有些家庭和孩子的悲哀会在一开始爆发,有些则会像韩斌一样爆发在人生某个点。
韩斌当然有不可饶恕的错,知天命的年纪还要靠老母亲接济,酗酒度日最后竟杀死老母。
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韩斌内心住着个未长大且伤痕累累的小孩。这个内心未长大的孩子一直被母亲忽略,所以即便五十岁的年龄,酗酒后报复母亲,也由此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愤怒、恨意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被自己父母认同的渴望。父母的认同,在行为上表现为接纳、支持、肯定、鼓励、适度赞美等能带来力量的正面表现,有个术语叫“抱持性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长大下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专注力更高、耐挫性更强,更能活出真我而体验生命的完美绽放。
被家长长期忽略的孩子,不会有这样的成长环境,于是,缺乏安全感、渴望被认同、害怕被否定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就会成为孩子的生命底色。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看不见的人生伤害,就像韩斌,他一事无成,没有工作没有成家,当然肯定也受学历性格等其他影响,但“妈妈爱弟弟不爱我,我不值得被爱,我不配获得好的生活”这样的负面情绪终其一生都在逐步侵蚀并毁灭他。
父母偏爱某孩,被忽略的孩子受到的伤,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
每个孩子都曾无条件的爱着父母。
可悲的是,不是每个父母都无条件的爱着每一个孩子。
最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是这两种:
带着条件偏爱孩子的父母。
重男轻女是最典型的,男孩千好万好,女孩是附属品,就像樊胜美,人生从未为自己而活。
还有一种是爱学习好又漂亮的姐姐,自动忽略不出众的妹妹,就像一帘幽梦里的绿萍和紫菱,紫菱爱上姐姐男友,一生寻找爱,不过是在寻找父母心中迷失的自己罢了。
带着补偿心理偏爱孩子的父母。
就像那位八十岁老母亲,小儿子没有劳动能力,理所当然的更偏爱,可她永远不会想到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大儿子一生怨恨,甚至杀死她。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妹妹重病,姐姐松子一直被爸爸忽略,后被五任男友抛弃,最后独居封闭,孤独而死,影片说:“怎么看,她的这一生也是毫无意义的。”
究其根本,是她父亲对她的抛弃造就了她被抛弃的一生。
这两类父母本身就有问题,或将孩子的人生当成自己人生的延续;或用自己的人生弥补孩子的人生。殊不知,不管是被偏爱的,还是被忽略的孩子,潜移默化之下,心理或多或少也会存在问题。
4
开放二胎的时代,你真的做好准备迎接二宝了么?
你是否考虑过如何向两个孩子分配你的爱?
合格的二胎父母一定且不限于必须要掌握以下育儿知识:
首先,护大不护小。
这是心理学家和育儿专家一致认同的二胎育儿秘方。例如,大宝二宝同时哭闹,护大不护小是因为小婴儿哭闹大多是生理性的,拖延些并不会有什么伤害,而忽略大宝却容易造成明显的心理创伤。大宝有足够的安全感,得到父母足够的尊重,他才有能力把这种安全感和尊重感传达给二宝。
大S这点做得很好,怀孕时就以弟弟的名义给姐姐准备礼物,弟弟出生前专门开家庭会议要求全家务必以姐姐为先,看她微博发出来的爸爸抱着姐姐,姐姐抱着弟弟的照片,很是温馨友爱。
其次,不偏不倚,公平公正。
很多二胎常见的问题是不管什么原因两个孩子吵架,父母永远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本意是希望孩子相亲相爱互相照顾,却不知这样不公平的爱会给两个孩子带来更多争吵。
就事论事,公开维护大宝,私下疏导二宝,安排大宝参与照顾小宝,引导小宝尊重哥哥,遇到问题没有大小,只有对错,没有苛责只有教育。这点胡可做得很好,安吉和小鱼儿这样相爱相杀的兄弟情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身为父母,我们都当谨记:
没有在人生源头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一生都难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