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感悟这种事情上,想通过别人的分享带来的间接经验提升自己,本身这种想法就及其的愚蠢和荒谬。
为什么我要大三实习?很简单,就是为了比其他人快一步。
其实我的家人也经常问我,为什么你这么急于工作?以后有的是工作时候。我能理解很多人的这种想法,觉得人生数十载,有的是工作时间何必忙于这么快去找工作呢?
我想其本质的原因是,我们对“工作”的理解和态度不同。
首先,工作并不是一件人生的任务量。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绝对不是像我们要“搬砖”一样,可以看到的工作量(有多少砖头),不得不去把这么多砖头搬完(无法逃避任务)。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对工作的消极、不成熟的理解。我所理解的工作,不是所谓不得不完成的“搬砖任务”,而是一个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在工作中,你会学习面临很多不一样的挑战,每天会有一定的压力。同时,你可以因为工作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开心,学会如何和他人有效沟通而兴奋,你会因为工作而认识其他有想法、有能力的同事和朋友。最后,你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成果能给公司或者给其他人带来便利和价值而开心。
工作比其他人快一步,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好处呢?
首先是对工作本身的理解,就会更加成熟和深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的增长而对一些“词”,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和看法。举一个例子,我们对“朋友”的定义。小时候,我们所理解的朋友可能就是和我们一起抢糖果、玩具的小伙伴。中学时候,我们理解的朋友可能又变成了一起为同一个“大学梦想”,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同学。所以高中毕业聚会上面,会有很多人放声大哭,舍不得那些在青葱岁月一起拼搏的朋友。当我们来到象牙塔,我们所理解的朋友,可能就是缘分本身。缘分来了 ,带着各自的方言来到同一座学校、一个班级,一间宿舍。缘分尽了(大四毕业),就像《末班车》的歌词,“这一次挥手,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问候”,天南海北,各奔东西。
自然,工作也一样。到底什么是工作?相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利雷特。
只是快一小步,确是拉开差距的关键一大步。有一句话很多人并不陌生,叫 “笨鸟先飞”。其实。我从来就不相信先飞的会是笨鸟。就是因为一个小快步,就能让你得到更高的平台,获得更好资源,开拓自己的眼界。就像是创业的机会窗口。想当初,苏美太空竞赛时候,不就是这样的感觉?不要小看这一点时间差距,下次面对同样一份实习机会时候,我会可视化的资本,而你如果没有经历过,你怎么争取到实习机会呢?
我不觉得辛苦,我很喜欢这次的经历。在自我认知结构里,这可比打游戏能让我更有满足感。每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不是不一样的,你让一个研究生每天在实验室待18小时做实验,他可能乐在其中。而把他安排在生产线上面,一天就及其痛苦,会果断离职的。所以,不是说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在生产线上不能坚持一天)要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认知结构的不同,注定在实验室里乐在其中的坚持。
同样,你让我每天早上8点起来背单词,我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可是我能为了完成工作,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晚上熬夜到凌晨3点,早上6点爬起来和打鸡血一样工作。为什么?本质还是自己有没有兴趣,在对我的认知结构中,知道背单词会与我来说没什么用处,以后不会因为英语不好而有太大的影响我找工作。而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我会觉得这和我今后能否提升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息息相关,不去做我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会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工作而内心愧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而背单词,显然不会。
这就是每一个人对“目标”的认知结构不同,导致对某一件事情上所投入的努力不一样。其实,你真正的去努力做一件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你是很少意识到自己正在努力的。而往往是你不喜欢的事情上,你就会经常对自己的努力多发感慨。
这里阐述的是不同人的认知结构会对同样一件事情投入是时间精力不一样。但没有说应该坚持自己的认知结构里的值得努力的目标。很多人的认知结构里打游戏也很重要,每天坚持打怪升级,但显然是错误的认知结构。
在这座城市我一无所有,却又冥冥感受得到应有尽有。到底什么是成功?在这座大都市里,我有什么?一份工资少的可怜的实习,一个装满衣服的行李箱,一个700块钱租来床位。好像没有别的什么了。如果还有,就是那看上去不太靠谱的青春和梦想吧。
几乎每天下班回宿舍,我都会选择走路。(主要是每天坐着,怕腰不好。没事走两步,反正又不要自行车。)大概要走两站地铁,将近一小时。在这段只属于自己下班路上,看着一路上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相信是头猪都会有些感慨。
自己独自在这座大都市,最怕是生病。不过好像我感冒了(死不了)。
自己独自在这座大都市,最怕被骗。不过好像我真被骗了(小钱)。
自己独自在这座大都市,最怕孤独感。还好,好像我早已习惯,就如同早已习以为常的失眠一样。
只要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充满未知的明天,即将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在这个契机上面,我开始深刻的思考自己所理解的“成功”,将来想过的生活,叩问内心自己到底最想要什么呢?
在一个叩问内心的自我实验里,当我在写着密密麻麻各种欲望的纸上,最终写下“要去南极”时候,忍不住热泪盈眶了。心头一惊,原来这就是我最想要的。“赏阅自然和原始的美丽,经历他人不曾经历的波澜和暗涌,过属于自己的,不再在意他人目光的人生”。相信,如果我真的做到,即使我一贫如洗,当我银发苍苍之际,回忆自己的这辈子,将不是感叹年华短暂,而是富盈和精彩。
真正想通一件事情,就要去实践。一切不去实践的想通,都子煽情时候的自我安慰。所以,我不是土豪,但我毅然决然的买机票回家。有三个原因:1 之前打算是不回家的,5000元不在我的预算之内。2 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家人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3 相信自己以后发展的会很好,不会因为5000块的机票价格而舍不得回家。
说实在,如果我春节不回家,在那张写满欲望的纸上最终写下的“去南极”,还煽情的热泪盈眶,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也会出现一些“想通了”的时候。比如:我想通了,我要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学习。我想通了,我不应该因为感情而中伤自己。我想通了,我不应该因为他们的目光,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想通了,父母攒钱不容易,不去买名贵的衣服。好的,这一切我想通了!然后呢?你的习惯如果明天的朝阳,照常升起。
永远不要相信人在极度感性和放松时候说的话,因为他们只是意识到并煽情的谈论罢了,绝不会真正这么做。就像是很多女生相信“爱你一万年”一样,这是真的。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境下,有感而发,但会因为情绪的消逝诺言也会无影无踪。你不是紫霞,他也不是至尊宝。更何况最终至尊宝选择了踏上取经之路。
我所看到的,比自己优秀,更有天赋的人还在努力,并不是告诉我们要拼命超过他们,而是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很幸运,在清华大学旁边找到了住房,舍友自然都是高材生了。一位是北大学子,一位是中科院保研生,一位正在备考清华的土木工程。而我作为伟大的石家庄经济学院(现改名河北地质大学),就好像和三只大熊猫一起住,赏心悦目,别有趣味。
你不得不承认,什么叫做天资聪慧,一点即会。
你不得不承认,在一些方面即使你咬牙切齿,也不会做得很好。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在任何一方面都比你优秀,而且这很公平。
我对这一句心灵鸡汤很是反感“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在我的认知结构里,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的
“上帝不经意为你关上一扇门,但不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能打开窗户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举个例子:那些天生残疾,失去双臂的人,他们靠用脚绘画或者弹钢琴,十分优秀,从而养活自己。你会认为上帝让他们学会了安身立命的本事吗?开启了所谓的那扇窗户?他们之所以能绘画,弹钢琴等等是因为他们自己为自己打开了那是窗户。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通过克服自己内心的自卑,通过完全接受自己的残缺,通过笃定明天会越来越美好等等的一系列为自己打开那扇窗户的实际行为,从而改变的自己的生活状态。
所以,带来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本身。
既然生活就是这样,残忍而公平,何不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段旅程呢?
总觉得时间可以被拉长,不是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小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一天过得老长老长。而现在呢?如白驹过隙,周一开始,周末就到了。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童趣》吧。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是不是觉得满满的都是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人所感受到的时间的长短,其本质在于一天当中我们所经历的意料之外、新鲜感。
————————————————————
这些都是实习而引发的思索,希望文章能对你有一点帮助和启迪。
听说,习惯点赞的人,最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