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趾高气昂意志消沉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1-12-07 20:34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你企图判断一个人是否达到宁静的状态,想看到这样幸福的人,并且以他为榜样。


    宁静是一个目标。生活之中,很难看到波澜不惊,心绪稳定的人,如同古井水,总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却不张扬,不落寞,始终积蓄着知识和德性,仿佛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更多的时候,从身边人接受到的信息是情绪起落,人生跌宕,每一天都如同过山车一般,闪现无数的表情和自以为是的话语。会对此失望吗?

    其实这就是生活本身。如果你真想理解宁静,塞涅卡有一个很好的说法。

    塞涅卡说:“我们正在讨论事物本身,必须以某个名字为其命名,我们要寻求的是,心灵如何能够总是沿着一条不变的、顺利的道路前行心灵如何能够对自己满意,如何能够愉悦地看待它的境况并让这种愉悦不受到任何干扰;相反,它只会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从不趾高气扬或意志消沉。这就是宁静。”

    宁静是追求的目标,生活的颠沛流离让人无所适从,只有在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才能看见自我,懂得人生。


    自然平和是特征。原子论学派倾向于用宁静这个语词来表达“感觉性快乐”。原子论学派要保持的是快乐的状态,在他们看来,宁静必然是一种快乐。当心灵自我满足,它必然会呈现为快乐。在塞涅卡看来,快乐使得心灵的自然状态有所改变。心灵的自然状态不可能是快乐,也不可能是不快乐。自然状态的心灵是什么呢?只是平和。

    什么是平和?就是不使心灵的自然状态有所增加,有所增加就会导致快乐,就已经处在外物的环绕之下,把外物的环绕所带给表象呈现为意识里面的居有。居有就是一种意识状态,就是透过外物为本已经整全的自我,增加了某种东西的状态。

    相反,则会导致不快乐,可以说是消沉。这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别人居有而自己不居有时,仿佛自己或者说自我失去了某种东西,仿佛自我的某个部分被从整体中分离出去。

    这样两种状态都使心灵处在某种变动之中,而自然是不变动的。

    这种变动使得心灵的思想或者说意识有了某种阻碍,使它不能够抓住把握性印象,不能够无碍地运用自由意志。

    当人不期待,不苛求的时候,往往能够实现最好的想法。因为在宁静之中,我们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并一以贯之的推进。而过于高兴或者消沉的时候,我们会失去自己正确的判断。


    把握自我的印象。爱比克泰德认为不宁静的状态就如同落在水面上的光线,心灵如同一碗水,外部表象如同当水面动荡时,恍如光线也动荡了起来,但光线其实是不动的。因此,当一个人头晕目眩时,陷入迷乱的不是技艺和美德,而是技艺和美德处身其中的精神陷入了混乱;当心灵再次宁静时,技艺与美德也就恢复宁静了。

    斯多葛学派指出,自我不外乎是由一堆印象所构成的存在。印象本身是不会有所变化的,无论人愿意与否、快乐与否,它都按其自身呈现。它不会按照人的某种特殊的意愿呈现为此或者彼,一切都是自然的。人的自然意愿合乎印象的自然,也合乎人的自我的自然。


    当人处在不宁时,也就是所谓的水面处在动荡时,看起来光线也在动,依据自己的起来印象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仿佛人可以改变自己,正如光线是不动荡的,只是水动荡而已,只是心灵已经不处在宁静中而已。无论是快乐还是沮丧,都已经在扭曲地使用这种印象,而不是合乎它自身地使用印象,也就是不是处在握性印象之下。宁静,它也不包含快乐、欢欣的感觉。快乐和欢欣本身就是情感性的,属于激情的形式,它在影响印象观念方面,与沮丧和绝望没有根本的差别。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人,那你就可以将其作为榜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不趾高气昂意志消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ia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