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这几日似乎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此刻在吴季伦译的太宰治《津轻》序中再次见到,不免多生感慨。序中提及此话是太宰治一位前辈对唐代于武陵的诗:“花发多风雨,人生多离别”的翻译。这里不谈及翻译或者理解的正确与否,也不谈及于武陵此诗具体写的什么,只谈个人读到这句话的几分感慨和理解。
再见、人生之类的词,即是抽象又是具体,端看个人如何看如何做。再见,即是再也不见也是再次相见;人生,即是向死而生也是向生而死。或许有人觉得我不过活了二十年,哪里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纵然如此我也无法与你解释,因为我本糊涂,如何能使你明白?
但是,此刻对于这句话,我还是想说正因为向死而生才会祈愿再次相见,正因为向生而死才会祈愿再也不见。这里有相逢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惆怅,多了几分真情实感,人才多了几分生气,才有了生活,才成了人生。
以前很喜欢一首歌,叫《越长大越孤单》,至今还记得自己那时候惆怅的听着歌想着自己烦心的事,只是如今再看过去,那都不是事儿!因为长大,才更加的会为人处世。而孤单,于这乱世里的我而言,更像一剂良药,比之云南白药更能抚平创伤。那时候临近毕业,好友各奔东西,自己也背井离乡,实在是孤单,而今怀着再见的心,却没了惆怅的感。
“唯有再见才是人生”,也许我与于武陵、那位前辈,理解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也不敢与此二位相提并论,但依旧想把自己的感慨描述出来,因为下一秒或许自己便再也遇不见这样的想法,即便有,那或也不是自己的。我之前有写过自己喜欢文字是因为文字可以记录自己此刻的想法,而今便是这般。这番与此话的遇见,之后的再见,因时因地的均会有所差异,这即便在你看来不值一提,却也是我人生拼图里的一角。
再见这个词,着实重要,基本上每天都能听见,甚至每天都会说。我与奶奶的关系并不算好,甚至可以说不亲,但是想到她已经年迈体弱,甚至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她以往对我的种种似乎都已不重要。每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见面都尽量让她觉得我已不再是小时候那般疏离她,而是我想与她亲近,也着实是想与她亲近的。只是这样的机会在去年元宵后便再也没有了!犹记得在北上前夕看望她的日子,身体明明转好了,却转眼撒手人寰,回光返照得像是特意在等待我去看望她的样子,像极了向死而生祈愿祈愿再次相见。
人生啊,真的充满命数!就像奶奶的命数结束时,我恰好是她的命数的四分之一,而她却是我命数的全部,自出生以来便伴随着我。只是这份再见,只能由我向死而生的带着,而她此时应是向生而死的祈愿再也不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