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哲思
一点牢骚:关于“娱乐至死”

一点牢骚:关于“娱乐至死”

作者: 最烦取名这种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10:11 被阅读0次

      人们迟早会因享乐而失去自由,这是一句早已忘记出处的话,而用到这个时代,娱乐至死的时代,或不失为一句严丝合缝的注解,正如赫胥黎的预言“零散和破碎的信息无法产生智慧和一贯的整体”,我们以为这是最好的时代,思想碰撞,言论自由,信息劈头盖脸,以为各自在这个时代摆出了最美的姿态,站定了最独特的位置,何曾想过所谓的人格,所谓的个性不过是舆论与媒体流水线般的捏造,信息的洪流里裹挟着思维的定势,一切走马观花,朝令夕改,看山或许不是山亦可能是有意为之旁逸斜出的假山,媒体,舆论,明星,热点,流量,我们习惯了草蛇灰线般追逐这些超脱出自身所在的人物,场景,贪婪吮吸着罂粟花般迷人的信息,荒诞的,失真的,八卦的,刺激肾上腺素分泌,面红耳赤,口水飞溅,键盘作响,忙着站队,忙着转发,忙着恨之入骨,群情激昂,浅薄,堕落并不是一种自由,危险的不是不思考,而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思考,信息的短、浅、急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财富增长与自诩为知识经济时代之间不失为一种驳论。

      公共人物,具体点说是明星,往往表现为舆论的漩涡中心,信息制造基地,他们的一举一动总会激荡起硕大的信息浪花,弱则粉丝撕逼,强则全网沦陷,舆论风转,正如《平凡的世界》所写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我们习惯于眼高于顶的去关注娱乐明星的光鲜亮丽,而对于普通人心中的九曲回肠,微妙撕扯又何曾侧目,对明星以及公众人物的认识需要一个理性的认知,用不着沉迷于明星所带来的娱乐性与消费性,却也不用将娱乐明星视同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公众人物缺少社会担当或许不过是你我皆凡人的体现,人性的弱点,人的劣根性,终究是人罢了,被捧上神坛的不过只是一个凡人而已,顶礼膜拜,倍加众宠,人性的贪与罪便歇斯底里起来,我们不断摒弃旧神,塑造新神,却不曾想这些公众人物往往只是享受神的荣誉,能承担起应有担当的寥寥,“很小就是做一个很细小的一个动作,都会被别人扩大化,这也就是他们没有一个所谓隐私的这个弊端。像之前有一个明星在机场,就只是把脚放在就是机场等候的那个椅子上。其实我们偶尔也会这么做,但是他被拍到了之后,就这个事件就变得扩大化,就是就会上升到他的道德素质不高。”是的,细节会被放大,我们从来都是带着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来注视这些原本丰满的人的,当细节被无限放大,当意义被过度拔高,当所有人都在上价值,当舆论在被人为的搅动,便也不再具有理性与客观性,或许是强行矮化,或许是道德绑架,我们失望的东西原本就不值得期望,原本的精神狂热不过是自我催眠,我们制造着公众人物,娱乐明星,而娱乐性,消费性也在构建着整个现代社会。

相关文章

  • 一点牢骚:关于“娱乐至死”

    人们迟早会因享乐而失去自由,这是一句早已忘记出处的话,而用到这个时代,娱乐至死的时代,或不失为一句严丝合缝的...

  • 关于《娱乐至死》

    娱乐有那么危险吗? 像是毒品一样吸引人而且有危害吗? 电视时代是什么样的我不太清楚,可能就是我小时候只有电视和书还...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一场关于娱乐与思考的大反思,人类文明究竟会不会在娱乐中走向灭亡? 精华笔记 《娱乐至死》是一本畅销全...

  • 娱乐 至死

    开心,到死。 选择一种死法,当然开心至死最好。 开心法,有多钟。 娱乐,最好。 两性,交合。 如膝,似胶。 不可,...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

    娱乐至死

  • 2022-11-26

    娱乐至死

  • 娱乐至死!:《娱乐至死》书评

    现在是一个信息空前庞大的时代,每天一起床,各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打开手机,一天的行程都被各种各样当然商...

  • 警惕娱乐至死 守护人性良知

    【圣心塾琐言】 娱乐至死是新媒体时代催生的恶习。 娱乐至死是内心野性的无底线宣泄。 娱乐至死是对人性良知的渐进性窒...

  • 娱乐至死,娱乐不死——《娱乐至死》简评

    正如赫胥黎所担忧的那样,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受制于外界因素而变得痛苦,相反,我们的文化因享乐而失去了自由,变成了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点牢骚:关于“娱乐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sp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