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19 周一 晴天
十七岁的夏天,阳光一如从前,粘稠而滚烫。结束了中考,仿佛一个跑完了马拉松全程的长跑运动员,一下子没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时间,在这个夏天,第一次这样充裕,富足。是的,如果,将它比作一块肉,那毫无疑问的,是一块肥肉,而且,是一块肥的流油的肉。只要肯伸出手指去点一点,蹭一蹭,那油光就可鉴。
百无聊赖中,只好拿起了“闲书”,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第一遍,就被书中的那段质问式的告白,击中心灵,像箭头射中了靶心。
“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小女子何来大气魄?大概,就是源自心底的那份自信。
自信,是什么呢?诗人说,自信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词典上说,自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相信自己。
可是,近三十年来,自信这种阳光一样的心理,却从来与我遥遥相望。这么多年,很多时候,甚至是所有时刻,我都是自卑的。自卑如同一条虫子,在心里的一处没有阳光的角落里蛰伏。又常常在不经意之间,慢慢地蠕动,悄悄地探出头来,打量周遭海一样深沉的黑暗。
很多年前,自卑还不是很明显,可那时这一颗种子,已经毫无防备地,落在了心的土壤里。
小学时,我有一个特别特别要好的朋友,用现在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死党,是闺密,是骨灰级的朋友。我们从七八岁时一起牵手到学校,一年又一年,风雨共担。周末,我们在一起玩耍,班里,我们俩结对子做彼此的竞争对手。那些时光,就是镀金的时光,此刻再拿出来,依旧熠熠生辉。
可是,中学开始,闺密到别处读书,我们就这样分开。在新的环境里,我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日日黯然神伤。和班里同学的关系,也若即若离,时好时坏。再加上学业上的一些压力,我的内心,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脆弱得经不起一缕风的吹拂。
也就是从那时起,第一次品尝到了孤独的滋味,自卑的滋味。
我是一个差生。这么多年来,似乎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无论是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业上的边边角角,无论是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我都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最差的那一个。
成为差生,不是初衷,却每一次都变成摘不掉的紧箍咒,时不时地,会叫人头痛欲裂,痛不欲生。
最害怕听到的,是“还年轻”。最害怕面对的,是“真不行”。越是这样的评定,越是让人心里自卑,一跌再跌,一落千丈的心情,可懂得?
自卑,将人变得像耗子一样,只有一丝勇气,在夜里醒着,在夜里行走。
黑黢黢的窗外,天空里的星星,也睡眼朦胧。同样黑黢黢的窗内,一个人的心里,翻江倒海,全是自卑。
因为自卑,也曾一次次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怀疑这一路走来所付出的那些努力……
晚了,晚了,晚了……
因为自卑,悲观主义者成了我的标签。因为自卑,逃离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如果真的,有一天要离开,脚步,又迈向何方呢?
汪国真的诗歌里说:“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可是,自卑,让我面对高山,只能望山长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