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与家族

作者: JuneLim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2:00 被阅读142次

近来网络环境十分强调“三观端正”,更有数量庞大的“三观卫士”在各领域巡视,抓到非主流的价值观就一通批判。

按照这个标准,《小偷家族》应该会在批判的行列中。然而许多观众却不由自主地同情了里面的罪犯。

讲述罪犯的作品,一般会用最大的篇幅去讲犯案过程,前面加上动机,后面加上结局(或顺序颠倒),一部常规的犯罪片就此形成。

《小偷家族》则抓住了常规叙述的空当,着力于描绘犯罪者的生活日常。

在生活日常中加入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得可信度大幅增加。

举个例子,当祥太被抓后,高良健吾饰演的警察想让他去上学,祥太马上就反问:“不是在家没法学习的人才去上学的么?”

从这话就可推测出他曾经向柴田提出上学的要求,而柴田则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了。这也呼应了影片前期祥太在自己的小隔间里看书学习的镜头。

用孩子的视角来体现成人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

在罗伯特·马利根导演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律师爸爸问女儿Scout知不知道什么是妥协,Scout脱口而出:“徇私枉法吗?”

这从侧面表现出了Scout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不少徇私枉法的现象,以及在她所接受到的一套成人价值观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妥协”。

柴田不让祥太上学,当然是出于掩饰自己罪犯身份的考虑。他教导祥太的谋生方法,也属歧途。

然而这批罪犯并非十恶不赦,片名“小偷家族”中,“小偷”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家族”一词是另外一层寓意。

影片开篇并没有道明住在同一个屋子里的这些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一度让人以为他们是一家子。

随着剧情的发展才了解到,原来片名是个陷阱,给观众一个错误的指引,从而形成反差。

看到最后,许多人又会推翻自己的想法,“家族”一词并不止是障眼法,它正是观众同情罪犯的关键。

柴田与信代,为几个毫无关联的人赋予了“家族”的意义。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因此获得了观众的共情。

或许仍会有观众觉得这部电影三观不正。我想,这跟看电影的初衷有关。

我们通常习惯于用“给我讲个道理”这种心态去看电影,当电影讲的道理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时,我们就会说他三观不正。

然而还有一种电影并不是为讲道理而拍的,恰恰相反,它提供了我们价值观以外的一种可能性,让我们有了丰富自我三观的机会。

接受新事物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抱着“被哄”的初衷去看片,结果却要面对自我,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排斥它也属常情。

在习惯于未盖棺先定论的当今社会,非黑即白是最简单粗暴的认知方式,人云亦云更是毫不费力的处理方式。

《小偷家族》这类电影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现实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我们常规视角的背面,还掩藏着不为人知的众生相。

相关文章

  • 小偷与家族

    近来网络环境十分强调“三观端正”,更有数量庞大的“三观卫士”在各领域巡视,抓到非主流的价值观就一通批判。 按照这个...

  • 《小偷家族》:揭露原生家庭对人的烙印,唯爱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爱你才打你,这是骗人的话” ——《小偷家族》 最近看了一部影片《小偷家族》,没...

  • 真实与诚恳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真实与诚恳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人心的温暖抵御不了世间的寒冷 6月的时候,《小偷家...

  • 《小偷家族》|无缘化的社会究竟有多可怕!

    要数八月分,的最佳影片,毫无悬念必须是这部金棕榈获奖电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未播...

  • 小偷家族

    看了小偷家族之后,只能感叹:不用黑泽明,单是是枝裕和就可以吊打国内各大导演了…… 初枝:灿烂的烟火就算是看不到,能...

  • 小偷家族

    看到《小偷家族》,弟弟和妹妹”合伙作战“一起偷东西的情节时,让我想起小时候,我那个”孤儿“身份的爸爸让我偷东西的事...

  • 《小偷家族》

    友里看着信代手上同样因家暴留下的伤口,眼中泛起点点泪光,轻轻地,用小手捂住那伤疤:“捂住,就不痛了。” 我看小偷家...

  •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 喜欢 开始不知 以为 又是一个 文艺的 片子 小伙伴 推荐 “互联网” 调查 不错 引发我的好奇心 去看...

  • 小偷家族

    观影中,我既没有哭,也没有笑,但不能否认,它是一部好电影。心里波澜与否,唯有自知。 《小偷家族》,听名字不算文雅,...

  • 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 真实,习惯了励志,动漫,崇尚自由和精准的日本,突然来这么一出真实的电影,说真的,我被圈粉了,以至于一直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偷与家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s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