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十二日的母亲节里,到处洋溢着对母亲的感恩于赞美。
为此,我深受感触,天下大同,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样一个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的母亲。
不知那些赞美、感恩母亲的人们是否认识到,我们在赞美感恩的同时,也给所有的母亲们划定了位置,标准,树立了榜样。就像我们工作中的岗位责任标准一样,为母则刚,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没有自我。达到这个标准,才是一个标准合格的母亲。
我们在赞美的同时,是否想到母亲的辛劳。在我们享受这份不求回报的付出的同时,是否体谅过母亲的不容易,是否曾亲力亲为替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男女平等的口号早已喊了一个世纪,在职场上,大家都是做着一样的工作,付出一样的劳动。但人们都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女人,但凡有能力的,总是要给添一些话题。但凡有好的、关键的岗位调整人员时,人们总会想到的是男性,因为女人有家庭、有孩子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家庭和孩子都实际上成了母亲的责任。人类自诩是进化了千万亿年的高级动物,但在我看来,与低等动物也没有什么两样。雄性只负责让雌性受孕,其它一切后续的所有延续生命传承的任务,都由母性负责。现在看来人与动物又有何差别?
在过去农耕时代,男人负责出苦力,干重活,女人体弱,负责家务和轻活。男人下地回来,嚷嚷着太累了,躺在床上休息。女人一进门就是另一滩活在等着她,烧火做饭,除了人以外,还有猪狗、鸡鸭多少张嘴在等着她来填饱。稍微响动大一的,男人就会在床上,发出威严的“哼”声,以示警告。
在这个世界上,男人总是对女人抱有一种蔑视,总有一种凌驾于女人之上的感觉,也总是轻视女人的付出。有时候想,如果女人没有男人不具备的生育功能,是不是早就被男人灭掉了?
现在社会,人们逐渐脱离了体力劳动,男人能做的工作,女人也能做。但是在家里男人们还是同以前一样,一进门就瘫坐在沙发上,家里如何脏,如何乱一概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一边瘫坐一边还要指责女人懒惰,不讲卫生。养育孩子更不用说,更是女人的事,表现稍微好的,还会伸手抱一抱孩子,但仅仅是抱一抱而已。更有甚者,除了不帮忙,孩子哭闹、发烧都是女人的罪责。
我总是说,家里男女平等了,社会整体才能够真正男女平等。
男人们在潜意识里觉得,家务不是劳动,更算不上一种付出,但是妻子不做家务或者少做家务,又会引来男人的嫌弃。在男人的认识里,家务其实就是最低等的劳动。更是一种阶级压迫的表现,这种压迫,往往被家庭里的亲密关系所掩盖。男人们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女人们的付出,一边却在轻视、小视甚至视而不见女人的付出。
有一句话,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我们所有的为人处事不都是以讲道理为标准吗?其实在这一句话里,就潜藏着一个意思,压迫。在所有的家庭里,只有少数强势的女人能够达到平局就不错了。而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以男人压迫女人为主。
在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里,男孩子们一生下来,家里人就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与重视,长期以往,男人们就觉着这重待遇是理所当然。女孩们一出生,家里往往都是轻视。女孩们只有放低身段、察言观色,或者对家里做出一定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同与重视。
现在孩子少,有的家长看起来对女孩格外的宠爱,但一到大事上女孩们的利益就会被剥夺。只有没有和男孩利益冲突的时候,家里才会保护女孩的应得利益。
久而久之,原生家庭里的传统习惯,就把男孩培养成了压迫者,女孩培养成了被压迫者。而不自知的感觉这就是平衡。
小区里新建的小房子里,门挨门搬来了两个孤寡老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大约都是七十多岁。
每天都能见到男老人的儿子媳妇,脚步匆匆,前来给老人做饭。而女老人却能够自理,把家里和自己打理的井井有条。
时日久了,就与男老人的儿子、媳妇熟了。原来自从三年前老伴去世以后,男老人的一日三餐都由两家儿子负责,一家一个月轮流照顾。我以为只是做一顿午饭,儿媳无奈的说,今年才好说歹说,老人自己早上熬稀饭。我心里即是对这两家儿子佩服,又是对老人的巨婴感到气愤。老人其实身体还行,听说每天要进街上逛一趟。
男老人一辈子被老伴照顾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伴去了,又躺在儿子、媳妇身上,享受照顾。
前一个月是他家的大儿子家照顾,我们总是在下班后,看到那个在建行上班的大儿媳,急匆匆的脚下生风的赶来给他做饭,而没有见过他的大儿子露面。法律上的赡养老人,都是自己的亲生子女的义务,媳妇、女婿只是配合。而这家的儿子却置身事外,全靠儿媳伺候。眼看着,这个大儿子又是男老人的另一个翻版。
二儿子家还好些,儿子总是和媳妇一起来。
隔壁的女老人则不同,偶尔也看见老人的儿子前来看望,也只是看望一下,或者送东西,一会儿就走。
从很多的事例也说明,老年以后,男人们并不受儿女的喜欢,虽然不喜欢,但该尽的义务照样还得尽。
所以说,母亲被千百年来不断的歌颂、赞扬,也只是停留在口头功夫上,实质上的孝顺和赡养并不能享受多少。
所以请善待女人、善待母亲,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记得多一份回报!
网友评论